出海吧,姐姐!2024中国女性领航者大会暨天下女人国际论坛十周年庆典成功举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11-04





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女性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女性如何让自身可持续发展,追寻属于自己的光芒?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以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姿态引领社会进步?

领航智汇,开新十年。2024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由创世振邦文旅集团主办、阳光媒体集团战略合作的“2024中国女性领航者大会暨天下女人国际论坛十周年庆典”在我国首艘国产大型豪华邮轮爱达·魔都号邮轮上盛大举行。作为国内首个规模最大的精英女性海上盛典,此次大会不仅是对天下女人国际论坛十年非凡历程的回顾与致敬,更是对未来女性领导力发展的探讨与展望。

大会现场

围绕女性领导力、女性经济、创新活力、自我成长四大主题,杨澜、向松祚、敬一丹、李少红等20余位重磅嘉宾带来了13场主题演讲和4场圆桌论坛,与3000余余人精英女企业家、巾帼标兵一起,全方位讨论了女性在不同领域内的发展趋势地位与巨大的增长潜力,同期举办的六十余场精彩的俱乐部活动也为所有客人带来了境外的难忘体验。

汇聚了全民女性领航者智慧与力量的盛会,为中国的女性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引领女性力量迈向更开阔的新纪元。本次活动特别感谢战略合作伙伴赫本西施,以及多特瑞品牌和鹿丽鹿品牌的大力支持。

杨澜出席女性领导力圆桌论坛现场

“成为女性,成就梦想”

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天下妇女传媒与教育集团创始人杨澜女士做了题为《成为女性成就梦想》的主旨演讲。回顾“天下妇女国际论坛”十年来促进女性自我成长、增强女性领导力和传递女性心声所做的不懈努力,杨澜认为,未来将属于那些敢于想象、勇于行动、不断突破边界的女性。正如波伏娃所说,“女性不是天生的,女性是被养成的。”成为女性意味着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意味着平等的教育和发展机会,意味着参与社会的发展,更意味着勇敢的梦想和选择。

杨澜

展望未来十年女性领导力所面临的挑战,杨澜给出了她的思考:女性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必须紧跟新革命的步伐,同时需要密切关注创新发展与持续的重要生态,并学会从深邃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灵感,将文化的创造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敬一丹

围绕成长话题,播音指导、电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择取母亲遗传下的1700封家书中最有意义的章节,与大家分享她对代际沟通的理解:人们就是在代际间的沟通与传承中能够生存、成长、诉求老程度,这种涵盖时空的情感交流,不仅关系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品德提升,更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与心灵世界的丰富。

孔东梅

东润公益基金会创始人、董事长孔东梅认为,女性力量的全球崛起已是不容忽视的显着趋势,但女性在职场中仍面临重新挑战,尤其是生育环境。社会应为女性提供友好的工作环境和她呼吁大众关注多元弱势群体背后的困境,采取措施赋能女性,助力她们突破标签,突破极限,让更多铿锵玫瑰绽放光芒。

李少红

导演、监制李少红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对于女性问题的认识以及创作过程中的经历与感悟。她表示,自己从女性的视角出发,通过作品从不同角度演绎了女性的生活和情感。李少红强调了来自业者中的女性应该以丰富的创作讲述女性的地位,支持女性导演和创作者。她希望通过女性导演们的努力,让女性更多地被看到。

向松祚

著名经济学家、深圳市大湾区金融研究院向松祚向听众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女性企业家的独特优势和面临的机遇:程序化、非情感类的工作未来大部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而不是程序化和情感类工作才是女性优势。同时他也提出了实用的建议:选择好的行为、坚持长期主义、追求善经济、加强核心竞争力、构建创新的组织和文化、员工分享以及保持乐观主义的精神,这些都将帮助女性企业家们在这个时代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斯寒

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以自身在GSMA的工作经历为例,展示了科技行业中的女性领导力和国际视野。她直言当前科技行业女性比例虽然较低,但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为女性提供了突破的挑战。斯寒鼓励女性抛开性别与年龄,勇于尝试新事物,未来属于那些敢于想象、勇于行动、不断跨越边界的女性。

孙丹

世界华人杰出女性协会会长、希捷科技前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孙丹分享,对于女性来说,未来有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就是可持续领导力,它可以促进企业成为百年企业。而成就百年基业的领袖是集战略眼光、领导能力、品德价值观和学习创新能力于一身的杰出人物。

刘倩

如何创造性别平等的明天?东西均公司创始人兼CEO刘倩认为鼓励女性多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敢于在职场中践行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她认为社会更应该给女性提供平等的职场环境,消除性别歧视和偏见。最低女性都可以通过做“最真实、最好的自己”,一起创造性别平等的未来。

朱岩梅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副校长朱岩梅分享了她的经历和对创新的人生的理解。根据她的经验,人生的价值在于通过教育和培养下一代来实现自我实现。而创新有两个大属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她每个人都要保持多元,鼓励不同,取消不确定性,“创新会在不知道在哪里等着你”。

程琳

牧云音乐基金发起人程琳认为,社会有两翼,一个翅膀是男性,一个翅膀是女性,男女应合作、平衡地发展。她强调了不断尝试创新的理念和艺术文化对于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支持原创作品,“不要让短视和不良视频毁掉年轻一代的艺术审美”。

赵洁

作为母婴行业深耕十年的资深从业者,宝宝树集团总裁、世界华人杰出女性协会副会长赵洁分享了她对现代女性用户的观察,包括:拥有“新躺平状态”、注重精致感和悦、有社交感、愿意为情绪价值付费、以及需要一站式服务包含五个特点。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应重点发展自身的品牌力、产品力及渠道力;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在于。

尹丽川

诗人、兼导演编剧尹丽川分享了母亲身份与女性自我身份之间的内在冲突。她结合个人经历和《走出去的决心》电影情节,阐述了母亲身份不应被捆在完美奉献的框架中,过度歌颂母亲引领了对母亲角色的完美化期待。同时,她直言,野心是每个人宽广心灵中的宝石生辉的组成部分。女性有野心,意味着不囿于厨房,不困于世俗,不被偏见定义,追寻精神自由和个体价值的实现。

滕丛丛

导演兼编剧滕丛丛眼中,真正的自由是每个人都拥有塑造自己的人生权利。自我价值的重新认知是一个渐进的觉醒之旅,无论进展到何种程度,都伴随着一段积极的旅程对于“女性孤岛”这一说法,滕丛丛持否定态度,并坚信女性所面临的挑战,唯有女性自身能深刻地理解与真诚。

申瑜

导演申瑜在圆桌对话中分享:自我觉醒并非某个瞬间的灵光一闪,而是生活中无数细微积累的逐渐显现。她坚持做自己,以最自然、最舒适的方式生活,超越了简单的性别界定。她认为人的本质远比性别标签更为重要。

女性创造力盛典十年,引领女性力量新纪元

2024女性创造力奖颁奖盛典也在活动期间举行。“女性创造力奖”旨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出中国女性的形象,讲述她们的故事,以表彰正影响着中国经济、文化、生活、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她力量”,致敬各领域具有引领性和开创性的女性,鼓励和帮助更多女性追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敬一丹、孔东梅、滕丛丛、尹丽川及程琳荣膺此奖。

嘉宾们在女性创造力奖颁奖盛典上合影

敬一丹是聚焦百姓生活、观察社会巨变的记者型主持人,她曾主持央视《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感动中国》等节目,三次获得全国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她用一颗柔软心关心百姓大小事,以坚韧姿态直面真相,为观众了解社会问题打开一扇扇窗,为弘扬善良与正义一次次发声。敬一丹行女性之力洞察人心,让无数劳动者活得更有价值和尊严,也激励更多平凡的人展现不平凡的力量。

敬一丹在女性创造力奖颁奖盛典现场

孔东梅是东润公益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中华慈善总会名誉副会长,也是中国公益慈善政府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获得者。让少年保有梦想,让家庭充满希望,让社会享有公平,秉持着这样的公益初心,孔东梅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援藏援疆、赈灾济难等事业,用公益将革命传统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锚定深耕乡村教育目标,为更多孩子照亮前行道路。

孔东梅在女性创造力奖颁奖盛典现场

滕丛丛是导演、编剧,也是剪辑。2019年,她自编自导的个人首部电影《送我上青云》曾入围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最佳编剧提名。从《送我上青云》到《我的阿勒泰》,她用镜头和故事呈现了一个个隐秘而真实的境界,在精神失落中打造理想乌托邦,在寻常生活中叩问生命的意义。她用温暖的创作挑战传统的边界,以一腔爱、一些故事、一场场创作苦旅荡涤人心。

滕丛丛在女性创造力奖颁奖盛典现场

从诗人、作家,到编剧、导演,尹丽川是有着多重身份的跨界创作者。从《十三不靠》到《公园》《大门》《出走的决心》,尹丽川直面人性的复杂幽深,正视女性的困境成长,用镜头与故事记录下一个个了不起的决心,为无数读者和观众照出一条精神上的觉察之路,既激励了更多人的“出走”,亦是走出了更多生活可能性的道路。

尹丽川在女性创造力奖颁奖盛典现场

中国乐坛第一代流行歌手程琳用国际视野创新中国民乐,推动华语音乐在世界舞台上怒放。从纯真《小螺号》,到潇洒《信天游》,年少成名的她一手二胡奏华章,唤醒多少梦想。如今,她在尝试各种新的音乐风格和探索的同时,发起牧云音乐基金,致力于对年轻音乐人的发掘与培养。

程琳在女性创造力奖颁奖盛典现场

“2024中国女性领航者大会暨天下女人国际论坛十周年庆典”不仅仅是一场邮轮上举办的大会,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一次智慧的交融,一次关于勇气、梦想与坚持的盛宴,TA们正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女性的辉煌篇章。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