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非公企业“党建+业务”双向融合的几点思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10-29





  党建工作是非公有制企业的政治优势,是企业在发展进程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强党建工作与生产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建立与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党建运行体系,是实现党建工作价值最大化的目的所在。


  一、非公企业“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现状


  (一)政策支撑薄弱与体制机制不健全


  政策支撑薄弱:目前针对非公企业党建的政策支持尚不够完善,缺乏具体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来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同时,一些已出台的政策在实际执行中也面临诸多困难。


  体制机制不健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存在主体不明、隶属不顺等问题。一些地方尚未成立专门的非公党建工作机构,已成立的机构也往往因为编制短缺、经费不足等原因难以有效开展工作。这种体制机制上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二)思想认识不足与工作进展不平衡


  思想认识不足:一些非公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对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对党建工作系统深入的研究,有时难以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尤其是针对重点难点问题,不能很好地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导致解题破题办法少,工作容易陷入被动。在发挥党建特色、促进业务发展上也缺乏完善的体系,部分基层单位还一定程度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


  工作进展不平衡:由于思想认识的不统一,各地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进度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一些企业党建工作停留在表面,缺乏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难以与业务工作形成有效联动。


  (三)党建工作创新不足与活动形式单一


  党建工作创新不足:工作方法上较习惯于老一套而难于创新,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不够深。党建工作开拓创新不能紧跟新形势,存在“老办法、老思维”教育和管理党员,使党员学习内容“更新”不及时。


  活动形式单一: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使得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和融合效果。


  二、非公企业“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思路和措施


  (一)以提升向心力为导向,推动思想建设展现新气象


  一是加强思想引导。通过加强思想引导和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非公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增强理论武装。依托多种形式,调动学习氛围,持续加强自身和党员干部党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三是改进学习方式。结合“互联网+党建”,依托网络、报刊、杂志、手机等载体,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二)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动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是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性意识、宗旨意识、组织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党员管理,建立健全党员管理制度和机制,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引导工作,提高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和参与感。二是建强基层组织。按照支部标准化建设要求,规范党组织生活、党员管理等基础性党务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把组织培养作为“推动企业发展,提升经济效益”的重点,真正做到党建工作和经营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完善人才选拔、人才梯队和人才管理发展机制,建立合理的薪酬绩效体系,为公司培养优秀、高效的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素质提升,通过开展培训、座谈、观摩、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多渠道培养人才,推进各支部均衡发展。


  (三)以提升创新力为目标,推动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上级党组织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帮助,加大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投入力度,完善经费、场地、人员等保障机制,为党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二是深化创先争优。大力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在各支部继续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活动,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促进生产经营协同发展。三是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探索和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赋予“党建+信息化”、“党建+项目化”等新职能,结合企业实际和党员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增强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王妍秋)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