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一年一度的大湾区服贸盛会如约而至。10月16日、17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香港会场和澳门会场圆满举办。一众大湾区企业机构携手全球采购商,共襄粤港澳大湾区知名盛会,为本次大湾区服贸会取得精彩“开门红”。
本届大会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指导,广东省商务厅、珠海市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招商投资促进局主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特邀支持,珠海市商务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承办,珠海华发国际会展管理有限公司执行。
大会主题为“服务外包+,湾区新引擎”,延续“一会三地”办会模式,其中港澳会场先期举行,拉开本次“湾区盛会”的序幕,为10月31日-11月1日举行的珠海主会场预热精彩。
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港澳会场成绩斐然
“一会多地”+“名展联动”,港澳会场精彩纷呈。本次港澳分会场分别与香港秋季电子展、澳门MIF展合作,融合两大知名展会的特色内容,精心策划专场推介、B2B专题洽谈等环节,借力国际展会的广阔舞台,叠加行业交流的深厚优势,为企业开拓出更为多元、广阔的跨境贸易市场。
在香港会场,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电子产品供应链优化与创新等前沿领域成为焦点。13家全球采购商与60余家大湾区企业及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跨境贸易等内容进行深入的专场对接。澳门会场更是热闹非凡,超过120家大湾区企业及机构代表踊跃参会,21家境内外采购商携超14亿元(2.11亿美元)的发包清单纷至沓来。
香港会场现场
据统计,本次港澳会场共有12家国外发包商进行了多轮洽谈,发包项目总金额达到人民币14.3亿元(约1.92亿美元)。其中,香港会场共进行了60场对接洽谈,现场达成8项初步合作意向,意向合作总金额约1.75亿元(约2500万美元);澳门会场完成43场次对接,达成11项初步合作意向,意向合作总金额约6.58亿元(约9400万美元)。此外,港澳会场均设置了主题考察路线,满足了洽谈双方调研的需求,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与合作。
澳门会场现场
本次大湾区服贸会延续了去年“一会三地”的特色模式,港澳会场活动由粤港澳三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协同主办。大湾区服贸会与港澳两地知名展会强强联合,有助于促进湾区企业“走出去”、国际订单“走进来”,同时也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与全球市场的深度融合,推动服务贸易与电子产业、会展商贸等领域的协同发展,进一步凸显了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作为贸易互通链接平台的重要作用。
后续大会将通过共同打造更加完善的展会平台,为参展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保障,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的规则的对接与合作,为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珠海会场蓄势待发 更多精彩陆续有来
港澳会场精彩先行,珠海会场备受期待。10月31日-11月1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主会场活动将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会将以“开幕式+B2B洽谈交易会+项目路演+展览展示+配套活动”的多元形式呈现。
据悉,目前本届大会已收到100余家全球采购商的采购清单,涉及信息技术(IT)与数字服务、医疗健康、金融服务与投资、工业设计与建设、跨境电商与贸易、物流服务、OEM与ODM服务、外包制造与采购、文化与娱乐等九大行业,总发包金额约15.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110亿),最大单笔项目预算高达5000万美元。
为更好地促进跨境贸易交流,大会精心设置行业专场B2B洽谈会,开设服务贸易热门行业专场、跨境服务专场和特色主题专场,为企业搭建起面对面商洽的优质平台,促成更多服贸领域的实质性成交,打造洽谈交易“新平台”。
大会将采取优选配对方式,推动实质性成交,预计组织洽谈对接超540场次,以高度专业化的对接机制和交流环境,促进项目达成实质性合作并签约落地。
此外,大会还根据不同行业及项目特点设立路演环节,涉及跨境电商、服务外包、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设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众多前沿领域,为与服务贸易相关的创新和高潜力项目,打造对接资本市场的“湾区平台”。目前,路演环节已确认有国家服贸基金加盟,知名会计、税务等专业机构现场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
自2022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在珠海成功举办以来,大会已成为每年一度展示大湾区服务贸易合作最新成果的闪耀舞台。2023年开创的“一会三地”新模式,更是三地文化、经济、科技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共同绘制出大湾区服务贸易的宏伟蓝图。
往届大湾区服贸会
如今,随着“会展互通”的深入实践,各方合作内容日益丰富,大会影响力逐步扩大,为湾区服贸发展聚智慧、为中外经贸合作搭平台,推动粤港澳扩大对外开放开辟全新起点。
继大会B2B预登记启动后,近期大会报名通道已正式开启。如需报名入场,欢迎关注“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官方公众号,进入小程序报名即可参与。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