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有新绿 ——“一片叶子·守望地球”公益造林项目侧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10-15





【编者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近年来,敦煌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来推动实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一些个人公益植树项目也在敦煌积极开展,为敦煌的生态文明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

敦,大也;

煌,盛也。

在广袤无垠的⻄北⼤漠,敦煌——这个承载着中国千年文化与故事的古城,正⾯临着严峻的⽣态挑战。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气候干燥,风沙肆虐。历史上,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关塞要地,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文化举世闻名,月牙泉和雅丹地貌景观壮美,是我国乃至世界的旅游名胜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

但多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加、地表水资源锐减、地下水位下降等综合因素的共同影响,绿洲外围植被退化、湿地萎缩、土地沙化的生态环境已严重危及敦煌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敦煌的阳关和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是丝绸之路的两个重要关隘,亦是丝绸之路上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通西域和连欧亚的重要门户,出敦煌后必须走两个关口的其中一个,见证了⽆数的辉煌与繁荣。如今,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沙漠化威胁,绿洲面积不断缩小,这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敦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阳关遗址

玉门关遗址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敦煌的生态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了守护这片珍贵的文化瑰宝和美丽的自然景观,防止敦煌生态环境恶化,2019年,爱心人士李笑来、高波组织发起了“一片叶子·守望地球”公益造林项目,希望在祖国最需要种树的地方,在大漠戈壁上洒下一片叶子,改善名扬千年的万里长城十三关中最后两关(阳关和玉门关)的生态环境。

规划启笔,勾勒绿色画卷

项目的规划和前期筹备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首先,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树苗、工具以及组织植树活动的各项开支。对于植树造林来说,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苗木的采购到灌溉设施的建设,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其次,技术难题也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坎。敦煌的气候条件恶劣,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这对植树造林提出了极高的技术要求。此外,人力的缺乏同样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沙漠自然环境恶劣,植树过程及后期养护任务艰巨,需要专业且有奉献精神的技术人才来支撑。

玉门关保护站辖区的疏勒河大桥公路南侧路标(摄于2023年6月)

为解决以上难题,李笑来和高波委托中国第一家国际野外科研志愿者机构——守望地球创始人、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公益活动首席研学顾问谌良仲组建了“一片叶子·守望地球”公益造林项目组,请来了时任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工程师孙志成一道开展整体评估、策划项目实施。孙志成带领团队,走遍了敦煌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每一处沙丘的起伏、每一股风沙的走向、每一滴水资源的分布,都被仔细地记录与分析,深入细致地研究了敦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生态系统的独特特点,确定了在玉门关保护站辖区的疏勒河大桥两侧,作为2020年度的生态防护公益林的造林地。同时,胡杨和梭梭,这两种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的沙漠英雄,最后被选定为造林的主力树种。

阳关保护区渥洼池保护站辖区2023年栽种的胡杨生长现状(摄于2024年7月)

玉门关保护站辖区的疏勒河大桥南侧2021年栽种的胡杨生长现状(摄于2024年7月)

梭梭与胡杨共舞,大漠同池水相映(摄于2024年6月 玉门关)

孙志成和他的团队,在“一片叶子·守望地球”项目组的支持下,精心绘制了一幅造林的宏伟蓝图:何处适合种植幼苗,何处需要进行水土保持,何处应建立防沙的屏障,何处开挖拦水坝和蓄水池,以及太阳能滴灌设施的配置,都有清晰明确的规划。

在水土保持方面,除了种植树木外,还在阳关保护区造林现场附近的沙丘上,设置了草方格沙障,这些由麦草等材料编织而成的方格,能够有效固定流沙,减少风沙对土地的侵蚀。

水是胡杨和梭梭成活的关键,沙漠水资源缺乏是最大挑战。同时,造林现场的沙漠土质,不适合树木生长,需要在开挖的树坑中换土。此外,后续的养护问题,如何浇水、如何施肥、如何防治病虫害都需要详细策划。

针对水源匮乏问题,团队在疏勒河沿岸修建了几个临时拦水坝和蓄水池,配置了太阳能滴灌设备和管网,采用太阳能滴灌技术,精准地为每一棵树苗提供水分,既节约了水资源,又能保证树苗的生长需求。

施肥方面则根据玉门关和阳关的沙土的特点,选用适合的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病虫害防治及动物啃咬方面,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引入害虫的天敌,同时在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确保树苗健康成长。

这绝非一个简单的种树项目,而是一场与大自然的深度对话,一场关乎敦煌未来生态命运的重大战略布局。紧锣密鼓之中,“一片叶子·守望地球”公益造林项目正式开启了。

辛勤五载,植绿成果斐然

2020年初,项目正式启动,突然爆发的疫情并没有阻挡项目进展的脚步。

按照团队策划方案,2020年试点50亩公益胡杨林。在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建议下,分两个片区:玉门关保护站南侧沿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的公路东侧15亩;疏勒河大桥东侧沿河两岸种植35亩。

根据2020年的试点取得的经验,特别是认识到“三分栽种七分养护”的经验后,2021年,在疏勒河大桥东侧继续补种20亩,在疏勒河大桥西侧种植80亩。

2022年继续在疏勒河大桥东侧种植100亩。

但2020年到2022年三年期间在玉门关的公益胡杨林,由于疏勒河夏季断流,4月底断流前修建的几个储水池中的河水,在盐碱含量很高的戈壁上,面临夏季高温蒸发,储水池中的水质含碱量过大,pH值超过了8,不再适合胡杨生长,造成年底成活率仅为30%。

为此,本项目监管单位——守望地球环境保护服务中心和气候行动(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建议,2023年项目在水源有保障的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继续开展。

2023年3月30日阳关保护区渥洼池保护站造林现场平面示意图及安装前的PVC输水管材

2023年度,选在渥洼池以西1公里处的渥洼池保护站西侧种植了100亩胡杨公益林。

2023年10月的当年成活率调查,百亩胡杨公益林的成活率达到了77.31%!

截至目前,目前的种植面积为430亩,包括玉门关片区230亩和阳关片区200亩。

2020年4月17日,玉门关保护站的职工在疏勒河大桥两侧的造林现场栽树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在玉门关胡杨公益林现场,有一位叫张坤的复员军人,他是一个典型的西北汉子。在茫茫戈壁的造林现场,他把家安在了大漠深处,搭建起一个简陋的营地,他乐观地将这个简陋的营地称之为“新龙门客栈”。他带领公益造林和养护队伍,坚守在戈壁深处,身上那股在部队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熠熠生辉。而他爱人,原来一直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放弃了舒适的城市生活,来到这里,不辞辛劳地在现场为大伙儿做饭,并在保障后勤服务之余,也到造林现场与大伙儿一道劳动,令人钦佩不已。在烈日下,他们两口子相互配合,一个人扶着树苗,另一个人快速地培土。他们说:“在这里一起种下一棵树,就像种下了我们爱情的见证,也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张坤以复员军人的荣誉作出庄严承诺。本着“三分栽种七分养护”的原则,他精心养护着胡杨林。在养护过程中,困难重重,干旱缺水像是无情的恶魔,让树苗面临生死考验;高温酷暑像炽热的火炉炙烤着大地;不期而至的沙尘暴和干热风如同凶猛的野兽袭击而来。但张坤从未放弃,他如同一位无畏的守护者,守护着每一棵树苗的生命。

在公益林现场,还有许多令人动容的瞬间。头发花白的老护林员,阳关保护区渥洼池保护站的王建忠站长,虽然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他说:“我这把老骨头,能为恢复敦煌的生态出一份力,值了。”每次植树时,他都小心翼翼地将树苗放入坑中,仿佛在安放一个新的希望。每次见到本项目的执行机构——守望地球的负责人谌良仲,他总是坚定地说:“有我们操心,您就放心吧!”

2023年4月2日,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的干部职工在阳关保护区渥洼池保护站造林现场植树

孩子们在公益胡杨林现场感受大漠戈壁的严酷条件,参与养护,传递爱心(摄于2023年6月)

五年前栽种的胡杨,已经可以在树下乘凉

一个个感人的瞬间,犹如一面面镜子,折射出一群拥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奉献,成为项目实施过程中最耀眼的光芒。在水源匮乏的困境中,在看似荒芜的土地上,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种下了一棵棵绿色的希望之苗。如今,五年前栽种的胡杨,长到了高达5米,已经可以在树下乘凉了,令人欣喜。正可谓:“塞外苍茫云悠悠,风吹沙起尘漫漫,莫言大漠春难至,总有春风笑来时。两万新苗添翠色,一襟壮志展新姿。阳关古道添新景,丝路生机正盛时。”

守望未来,砥砺前行无惧难

展望未来,这片苍凉的大漠之上,胡杨林将如同一座绿色的长城,屹立于敦煌的大地上。胡杨枝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奇迹。这些胡杨林将成为阻挡风沙的坚固屏障,它们的根系将牢牢地锁住土壤,阻止库木塔格沙漠对敦煌绿洲的侵蚀。

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敦煌的文化遗产将得到更好地保护。莫高窟不再被风沙侵蚀,月牙泉的水将更加清澈,雅丹地貌也将在绿色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壮美。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提高,他们将在这片更加美好的土地上安居乐业。

4b846579-92f8-407f-b1d4-e8580796f5f7

2024年8月李笑来与守望地球公益组织部分成员,在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树纪念碑前

经过对五年来的胡杨公益造林项目的绩效评估,本着十年树木的理念,在今后五年中,本项目将持续开展,拯救阳关湿地和敦煌西湖湿地、筑牢敦煌生态屏障,为保护玉门关和阳关保护区的珍稀濒危物种普氏野马和双峰野骆驼的栖息地,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阳关玉门关的汉长城遗址,而继续努力。

“一片叶子·守望地球”公益胡杨林造林项目,宛如一首激昂的赞歌,在敦煌的大地上唱响。它不仅仅是一个植树造林的项目,更是一片爱心的传承,一种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一种对敦煌文化的深深守护。在那西出阳关的地方,一片新绿正在悄然蔓延,那是希望的色彩,那是生命的绽放,那是丝绸之路上的敦煌重镇,迈向美好未来的坚实脚步。(作者:李金芳)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