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4分”到“80.79分”:来自石林复烤厂的STP逆袭之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10-11





  “审核得分54分”,这是一份2017年英国ABS公司对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石林复烤厂(以下简称“石林复烤厂”)STP评估的报告结论。

  时隔七年,石林复烤厂在今年又收到了一份由中国烟草云南进出口有限公司组织各国际经销商复评后出具的STP评估审核总结报告,令人欣慰的是,石林复烤厂这次获得了80.79分。

  STP(烟草可持续发展管理规范)是当今世界先进的烟叶生产管理理念,石林复烤厂于2016年开始实施STP,作为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STP三个试点工厂之一,其加工客户包括美国环球、菲莫国际、联一国际公司等全球烟草公司。对于石林复烤厂而言,持续推进好STP规范,不断改进和探索满足国内国际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既是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也是推进石林复烤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打造“国际名片”的必然要求。

  为此,石林复烤厂抓住关键,开启了从“不及格”到“好学生”的逆袭之路。

  理念的改变

  “这个指标我们没有。”“我们只要求达到国家标准和公司‘三标’体系要求,管他什么STP。”这是STP实施之初石林复烤厂内大部分人员的反应。从一个人负责到底,到现在的多部门合作,从刚开始对STP的零认知、不理解,到现在的主动开展STP培训、制定方案、组建组织机构,再到积极探索“三标”管理体系与STP标准相融合。七年之中,石林复烤厂持续对照STP政策、工厂、环境、人四大板块共四百多个指标进行自我评估,并根据评估检查存在不达标问题改进提升,在每项生产经营工作开展之前能率先考虑对人、环境、工区、社会的影响,以绿色发展理念拉动生产,推动STP工作始终处于不断滚动、持续进步的状态。

  “石林复烤厂从单纯追求产品质量,到践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一种格局的提升,也是眼界的拓宽。理念的转变不仅是烟草企业在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方面的具体体现,也彰显了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企业追求。”来自中国烟草云南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客户在2023烤季产后座谈会上对石林复烤厂STP工作给予高度认可。

  创新与坚持

  随着与云南进出口公司、美国环球公司不断深入合作交流,石林复烤厂STP规范执行力度也逐步加大。近年来,石林复烤厂通过安装除尘系统、推广工业吸尘器、使用拖地车等手段,有效控制了复烤车间内部的粉尘困扰。

  同时,各生产部门积极探寻降低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噪音的方法,例如通过主线风管的隔音改造、安装吸声隔音箱以及在质检室安装隔音效果良好的罗泰普玻璃柜门等措施;车间人体工程学的评估和相应的改进工作也在进行中,包括为精选台的业务外包人员配备节省体力的人体工学凳,增加设备的围栏保护和机器轴承的保护罩;安全管理部门也启动了职业健康指标的月度自评检测程序……

  “只要是客户提出STP相关要求,我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改进,没有技术支持就自己动手,千方百计想办法落实。”生产加工车间的部门负责人赵文学说道。改革创新,哪怕是小小的一步,坚持下来,就是长足的进步。

  品质的保障

  质量始终是产品的生命线。石林复烤厂借助RFID电子标签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全链条追溯。针对STP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关管控措施,一边利用废旧遮光布隔离成品烟箱与塑料托盘、为工人设置私人物品柜、改进清洁用具悬挂装置、安装接油盘等办法解决存在问题,另一边持续加强生产区域建筑物、设备、用具的非烟杂物检查。在有限的条件下,石林复烤厂充分发挥一切能利用的资源,始终在非烟物质控制,产品质量把关、服务的路上坚持不懈的努力。

1728616520863131.png

(石林复烤厂加强STP非烟物质管控 瞿秦汉/摄)

  当前,石林复烤厂的整体技术改造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旨在提高复烤加工品质和对国内外卷烟主要品牌的客户服务水平。这不仅是一次构建满足多样化加工需求、具备特色和个性化服务的智能复烤生产线的良机,也是全力促进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现,更是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次关键一步。

  “感谢石林复烤厂对于STP工作的努力付出,你们对待STP工作的态度,让我体会到了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也让我有幸见证了石林复烤厂的持续成长。尽管在技术改造工程建设期间有很多STP工作暂时无法推进,但石林复烤厂的未来,我非常期待。”美国环球烟叶公司STP负责人罗轶说道。

  面向未来,石林复烤厂将继续深化STP理念的内化与实践,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并依托先进的技术改造项目,进一步积极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石林复烤厂:蔡明 杨晓琦)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