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作为产融结合的重要形态,正逐渐成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关键路径。近年来,首都银行(中国)也正逐步发力供应链金融领域,通过优化其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为银行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传统金融是从金融角度谈金融,供应链金融是从产业角度谈金融。其实,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当时,随着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兴起,供应链金融以票据贴现和贸易融资为起点,逐步发展。进入新世纪,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风险管理意识的加强,供应链金融模式日益丰富,商业银行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化。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供应链金融更是迎来了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不仅提升了融资效率和透明度,还显著加强了风险防控能力。并且,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其实还可以被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分别是供应链金融1.0,即线下“1+N”模式,以银行为主导;供应链金融2.0,即在线化,初步实现四流合一,资金主体多元化;供应链金融3.0,即“N+1+N”生态圈,去中心化,互联网、产业链、金融的高度融合。
从首都银行(中国)自身出发,供应链金融不仅是银行一个新的、多元化的业务增长点,更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供应链金融,不仅使首都银行(中国)在日常展业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和资金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供应链金融也有助于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为此,首都银行(中国)以“两确定”、“两针对”为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策略,即通过确定核心客户和重点行业、确定核心客户和重点行业上下游交易模式、针对交易模式,设计风险管理模式以及针对特殊行业,制定准入策略和政策等形式来逐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而从当下的市场环境来看,又有哪些行业更为适合供应链金融呢?普遍一致的答案是:汽车行业、能源行业、三农领域以及流通领域。
展望未来,面对数字经济的持续进步和全球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供应链金融势必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在线化、垂直化、数据化和平台化也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四大趋势。然而,与此同时,供应链金融的蓬勃发展,也将会面临着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的影响。对此,首都银行(中国)也会始终秉承着“风险为本,合规筑底”的经营底线,积极应对各类风险防控和政策监管的挑战,以更加稳健、审慎的经营方式,来实现银行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