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万象城迎来新打卡地标!OPPO全国最大旗舰店,年轻人的城市公园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9-26





  2024年10月1日,OPPO全国最大的旗舰店将在贵阳万象城隆重开业。作为行业首个以“游戏”为主题的旗舰店,这不仅仅是一家传手机数码产品零售店,更是OPPO对用户体验全面升级的一次大胆尝试。该旗舰店通过融合本地文化与潮流元素,将年轻人喜欢的打卡点、游戏体验和影像展示结合在一起,旨在打造一个“年轻人的城市公园”,为顾客提供创新的互动与休闲体验。

  多元化区域设计:本地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碰撞融合

  OPPO新旗舰店的设计亮点集中在多个互动区域,影像区、咖啡吧、IoT展示区、以及小O学堂等区域通过不同的设计元素,将贵州本地文化与OPPO科技产品无缝融合。每个区域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更结合了趣味与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到店体验。

  在影像区,店内展示了丰富的民俗文化照片和电竞赛事的经典瞬间,观众可以通过影像墙回顾中国电竞发展中的重要时刻,也能通过镜头感受到贵州本地的文化气息。影像区不仅展示OPPO产品的影像实力,同时也成为了热爱摄影和电竞的年轻人钟爱的区域。

  咖啡吧则是另一个重要的放松空间,提供了多种本地特色的饮品选择,顾客可以在这里与朋友交流,休憩之余还可以欣赏店内的设计。与传统门店的饮品区不同,OPPO旗舰店的咖啡吧在细节上融入了年轻人钟爱的潮流元素,配合周围区域,形成一个开放、轻松的社交空间。

  旗舰店在设计上采用了大量贵州的本地文化元素,结合现代美学打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空间。例如“小O学堂”不仅是一个互动学习区域,它的整体设计灵感来自贵州特色的梯田。梯田造型的设计层次感十足,结合贵州独有的木纹石打造的楼梯,使得整个区域在视觉上充满文化韵味,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地域特色与现代科技的和谐共存。

  此外,IoT产品展示区也别出心裁地融入了贵州自然景观元素。OPPO Watch系列产品排列成了小七孔拱桥的模样,OPPO Pad则以黄果树瀑布的形象呈现,巧妙地将本地文化符号与高科技产品展示结合,为到访者提供了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沉浸体验。通过这些设计,OPPO不仅展示了产品的创新科技,同时也让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

  打造首个游戏主题旗舰店

  作为行业内首个游戏主题旗舰店,OPPO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一流的产品体验,还为年轻的电竞爱好者打造了一个专属的空间。旗舰店特别设立了电竞赛事直播区和游戏手办展示区,店内不仅可以实时观看《英雄联盟》S14全球总决赛,还定期举行电竞比赛直播、战队奖杯合影等活动。

  自2019年起,OPPO就与拳头公司展开了深度合作,成为《英雄联盟》首个全球智能手机合作伙伴,并围绕《英雄联盟》三大全球赛事进行长期投入与合作,与众多年轻人共同见证了中国电竞的辉煌历程。这次OPPO也延续了与拳头公司的合作,成为《英雄联盟》S14全球总决赛的全球合作伙伴。旗舰店内的观赛区将为粉丝们提供一个共享电竞激情时刻的空间,让他们能够近距离感受电竞赛事的魅力。同时,OPPO也通过这种创新的门店设计,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年轻群体中的品牌形象。

  不仅如此,开业之际OPPO还特别邀请了《英雄联盟》世界冠军、前WE战队的明星选手WeiXiao亲临现场,与粉丝们零距离互动,共同点评S14赛事的精彩瞬间。OPPO的粉丝们只需参与门店活动并完成指定游戏任务,就有机会获得精美的周边礼品,以及有机会赢得明星选手Jackylove的亲笔签名。

  深耕本地市场:OPPO的零售战略升级

  OPPO此次在贵阳的旗舰店开业,不仅是一次单一的零售店扩张,更是其零售战略全面升级的体现。OPPO希望通过与华润集团的深度合作,将这家旗舰店打造成为贵阳本地的文化和潮流聚集地,并将此模式复制到全国各地。华润作为在商业运营方面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将为OPPO旗舰店的运营提供强大的支持,而OPPO庞大的年轻用户群体也将为华润带来高质量的客流,双方的合作可谓是互利共赢。

  未来展望

  通过打造一个集文化、潮流、科技与游戏为一体的空间,OPPO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关注,并将旗舰店打造成“年轻人的城市公园”。这里不仅仅是一个购物的地方,更是一个供年轻人放松、娱乐、互动的城市公共空间。预计到2024年底,OPPO将在全国开设超过6000家门店,继续深耕用户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和高品质的服务体验。OPPO也将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对用户体验的深入理解,充分发挥旗舰店在“最后一公里”服务中的优势,持续提升线下服务和场景体验,让未来的每一家旗舰店都将成为当地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地标。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