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只盛夏 廉则千秋——湖北孝南烟草打好长效化”清廉建设”组合拳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9-24





“廉”花处处开,“清”风拂面来。从“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焦裕禄到“一辈子克己奉公”的杨善洲再到“从不占公家一寸木材”的谷文昌,无不诠释着“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的深刻道理。

今年以来,湖北孝感孝南区烟草专卖局通过“悟廉心”“访廉地”“践廉行”路径,久久为功,打好长效化”清廉建设”组合拳,将“清廉”种子深植心中,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蔚然成风。

悟廉心,擦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清廉底色

“清风拂袖身自正,廉洁铭胸品自洁”是孝南烟草的廉洁文化口号。 围绕“共架‘廉心桥’,织密‘互廉网’”的工作目标,区局出台《孝感市孝南区烟草专卖局全面从严治党“4+1”责任清单》,以“四有”(有党组全程跟踪问效,有纪检组全程跟进监督,有职能部门全面贯彻执行,有年底严格考核兑现)为推手,切实推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落细。以廉政党课、中心组学习、支部活动、工作例会为载体,聚焦反腐形势、典型案例、党纪法规、政务处分禁止条款等,打好预防针,绷紧纪律弦,把抓早抓小落实在日常。

持续擦亮“廉心桥”廉洁文化品牌,深入拓展清廉文化阵地建设。区局结合“桥之韵”融媒体矩阵,广泛开展廉洁文化宣传,将“廉心廉语”融入日常,119名干部职工均有自己专属的“廉洁座右铭”,推动廉洁文化融入每个角落,时刻警醒干部职工持正守廉、初心勿忘。打造廉洁文化展厅,集中展示廉洁建设成果和廉洁文化作品,在基层部所建设清风图书角、廉洁楼梯墙等,营造“学廉、尚廉、守廉”的浓厚氛围,让干部职工时刻感受“廉洁文化就在身边”。

围绕打造上下一体、内外联动的清廉“互融共建”同心圆,区局通过开展客我“廉”欢会、廉政家风家教、廉洁标杆选树等主题活动,让干部职工随时随地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共同织起“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立体清廉建设网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末梢”延伸。

访廉地,涵养“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清廉品格

“……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区局通过开展“寻红色记忆,树清廉新风”的清明祭扫活动,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

在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全体人员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宣读祭文,致敬默哀,深切表达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入党誓词响起,落地有声,铿锵有力,大家宣下无悔的誓言来表达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我要把那些战友喊回来,我要把那漫山遍野的魂喊回来......” 区局党员干部、孝南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张黎明朗诵红色诗歌《在欢呼的人群中》,慷慨激昂,悲愤填膺,寄托无限哀思。大家缓步走向纪念碑,逐一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绕行瞻仰纪念碑,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战争的硝烟散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战火中锤炼的廉洁作风却一直警醒着我们:一切腐败都滋生于贪婪,只有坚守良规,才能无愧于祖国和人民。”区局党组书记付春生寄语全体党员干部。

践廉行,坚定“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清廉道路

“我生病住院期间,银行卡到期没法去银行处理,导致我的卷烟订单异常,客户经理发现这种情况后,及时指导我利用主动支付功能去结算,让我挽回了损失。我本想请客户经理喝瓶水抽包烟表示感谢,他怎么都不肯要。”汤家街的李老板对孝南烟草干部职工的清廉作风赞不绝口。

“勤”是状态,“廉”是本色,“实”是作风,有了这三点,实践就越有创造力和突破力,工作就能不断上水平、上台阶。该局聚焦烟草主责主业,全面梳理廉洁风险点,深入查摆专卖许可、客户服务、采购规范、队伍作风等领域的问题,以“清单式”管理实现自查自纠,将廉洁风险防控的关口前移,确保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刀刃向内”全覆盖,建立“九位一体”的基层监督工作模式。通过全面推行“互廉”监督平台,多渠道、多方式向干部职工、零售户和消费者收集问题线索、意见和建议。统筹推进基层部所人员党性教育常态化、纪法教育实效化、业务教育多元化,建立以场景式教育、沉浸式教育、延展式教育为主的“三式”教育法。近年来,区局已开展廉政基地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法院旁听庭审、廉洁家书、家庭助廉等各类廉政教育10余次,进一步促进基层干部职工增强纪律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打通正风肃纪“最后一公里”。

莲只盛夏,廉则千秋。清廉建设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下一步,孝南烟草将持续保持“清廉建设”高压态势,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以反复抓、抓反复的韧劲,着力推动孝南烟草清廉建设实现新转变、新提升、新跨越,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毛璐、王丹蕾、李金洺)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