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浙江开发区实践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9-11





  集成电路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汽车电子、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既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驱动力量,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经过近十年培育,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初步形成了涵盖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在特色工艺制造、材料、装备等环节优势突出。谈及如何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浙江开发区多位代表分享了实践经验。

  绍兴滨海新区:“IDM”让产业“齿轮”精准咬合

  抢滩集成电路制高点,要走出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在绍兴滨海新区,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垂直整合IDM模式正逐渐成型。这是绍兴滨海新区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硬核”回答。

  实现IDM模式,即构建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应用于一体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上、中、下游全面贯通,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绍兴滨海新区有基础、有条件、也有信心。

  上世纪80年代,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能够进行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屈指可数。原国家集成电路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企业之一——871厂的落地,标志着绍兴滨海新区在集成电路行业拥有了一席之地。1988年,企业更名为华越微电子有限公司,建立起规模化、现代化的集成电路IDM模式,是当时长三角仅次于无锡华晶的第二家集成电路制造企业。

  这一模式的影响是持久性的,为绍兴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汇聚了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

  871厂之于绍兴滨海新区,是产业荣光的起点,也是产业发展的引线。在这一阶段,绍兴滨海新区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未来走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IDM模式被反复提及,并融入到产业实践中。

  彼时,中美贸易战持续发酵,集成电路大潮趁势而起,在全国蔓延开来。早有底蕴的绍兴滨海新区剑指龙头,集全区之力引入了芯联集成,在业界掀起不小的反响。

  作为集成电路版图上的一块重要拼图,芯联集成拥有“带着行业跑”的领先实力。碳化硅,凭借其强大性能一跃成为集成电路新风口。在全国主流厂商纷纷着手布局8英寸碳化硅产线时,该企业8英寸碳化硅工程批已经顺利下线。

  先人一步,离不开企业自身强大的“造血”能力,以及从设计、制造、模组封装到检测的全产业链支撑。

  IDM企业毕竟是少数,至于芯联集成之后,是否还有后继者,绍兴滨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认为,“IDM模式,从企业来看,是内部的微循环;从产业来看,则是外部的大循环。”

  这为产业发展打开了新局面。实现“微循环”靠企业自身实力,“大循环”则靠企业集合体的综合实力。

  形成规模化的集合体,要有与之匹配的承载力。近期来看,忙着结顶的鼎捷智创芯基地项目就是其中代表。该项目投资方在集成电路、ICT电子以及智能装备等领域积累了大批优质企业资源和科技人才,计划5年内助力新区引入泛半导体、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相关企业20家以上。

  企业各展所长,再通力合作,构成环环相扣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既需要足够的“量”,也需要优良的“质”。达成这一目的,链主型企业尤为关键。

  中游,设计企业豪威科技、封测企业长电集成等释放“磁吸”效应,集聚集成电路及相关规上企业近百家。

  链主型企业也倒逼“链上”相关企业攀登高峰。下游,应用环节的电子设备制造企业高歌猛进;上游,绍兴滨海新区助推集成电路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的雄心显现。

  绍兴滨海新区拥有研究实力雄厚的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以及在重大科研攻关中锤炼出的创新产业体系、创新团队体系、创新人才体系等,攻坚克难有底子、有方法。

  早先的浙江省宽禁带半导体特色工艺产业创新中心、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绍兴分中心,着力攻克化合物半导体相关外延材料、射频器件、功率器件等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如今在建的中日韩高端装备和材料产业园,将与国内清华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等高校展开产学研合作;总投资20亿元、占地近500亩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将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信息技术研发和前沿科技转化高地。

  要实现科技“突围”,资金至关重要。绍兴滨海新区一方面拿出真金白银,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另一方面拓宽投入渠道,引导企业、社会投入,为科技创新打造“蓄水池”。

  2020年8月,绍兴滨海新区发起设立了百亿级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是让企业拔节生长的关键一招;今年再度投资百亿元,组建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新动能产业母基金,则源于更深层的考量。

  在锻造新质生产力的目标下,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大势所趋。与时俱进,要源源不断注入新能量。新动能产业母基金覆盖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正是产业焕新的能量之源。

  新一轮的迭代升级不是简单粗暴的推倒重来,而是因地制宜做优特色产业。以现有产业为基底,脱胎于印染、化工行业的“绍芯谷”更具生命力。“绍芯谷”围绕集成电路、LED、显示、能源等中端核心产业,链接上游材料设备到下游智能终端领域,培育“泛半导体+”全产业链群,多元化的企业及产业生态,为集成电路聚人气、扬名气助一臂之力。

  得益于此,“链上”企业之间脚步跟得紧、跟得稳,形成了强强联合、相辅相成、蓬勃向上的可喜局面,真正实现产业“齿轮”精准咬合、高速运转。随着区域IDM模式成长、成熟,集成电路产业因此迎来“黄金期”。近三年,绍兴滨海新区集成电路“万亩千亿”产业平台规模呈现百亿级增长,去年已突破650亿元。

  当下,集成电路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遍地开花。“大家都在啃这块硬骨头,我们也忙于‘亮招牌’‘找底牌’。”绍兴滨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蹚出新路子,既要起而行之,更要敢闯敢为。对于接下来要走的路,绍兴滨海新区并不迷茫,无论是迎来爆发期的碳化硅材料领域,亦或是正在加速建设的海峡两岸(绍兴)数字产业先进制造园,都将为集成电路产业扎实嵌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网络再添新筹码。

  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错位+抢位”打造长三角知名的先进封装产业基地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善、产业集中度最高、综合技术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素有“接轨上海第一站”之称的嘉善,依托这片“海”,驶向更宽广的天地。“嘉善土地、资金、创新等要素协同性有所欠缺的客观条件,决定了‘大而全’的产业模式难以走通。我们深刻认识到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不同,不能脱离实际谈发展,因此经过反复研讨,确立了单点突破的前进方向,认为既‘错位发展’又‘抢位发展’,才能稳住节奏、化优势为胜势。”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炜骏表示。

  集成电路产业链覆盖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领域,链长且复杂,到底走哪条路,没有固定模板,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路。2019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作为全国“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格科微电子(浙江)有限公司正式投运,CMOS图像传感器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二。

  格科微电子将研发中心留在上海,封装和测试基地则放在嘉善经开区,这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鲜活样本。“在格科微签约之前,区内的集成电路产业基础几乎为零。”李炜骏介绍,“我们用了五年时间拿下这一项目,相当于拿到了行业‘入场券’。”

  从“0”到“1”,意味着开端、突破、裂变。格科微从嘉善起飞,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领头雁”。与之相配套的封装测试设备研发、生产企业唐人制造、荣耀半导体等20余家企业相继落地,集成电路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步入新阶段,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呼唤新作为。“不能无序发展,也不能一哄而上,想一出是一出。”李炜骏说,2020年,嘉善经开区对现有产业情况全面摸排、精准分析,数据反映出封测企业占据集成电路产业的半壁江山,已经拥有了不俗的集群实力。

  随着后摩尔时代的到来,先进封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嘉善经开区当机立断作出决策:集中力量攻坚集成电路封测领域,特别是先进封装赛道,设备方面包括AOI检测设备、键合机、倒桩机等;材料方面包括电子特气、晶圆粘接材料、基板材料等;终端应用核心零部件方面包括射频前端模组企业、新能源及氢能源车动力系统生产厂商等。

  “我们组建了一队懂产业、懂政策、懂企业、懂洽谈的集成电路招商‘轻骑兵’,创新‘基金+股权+项目’等多种招商模式。”李炜骏指出,嘉善县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集成电路专项产业基金;嘉善经开区与中芯聚源、同鑫资本等机构成立了总规模超3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为构建完善的封测产业链备足资金“粮草”。

  2021年,由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参投的——浙江翠展微电子有限公司IGBT模块封测线实现量产,此后3年公司“潜力股”变“绩优股”,实现了20倍的营收增长。政企之间,还有一段恰到好处的缘分:翠展微电子IGBT模块生产所需的上游配件,主要供货商在上海和江苏,嘉善正好处于中间点,可以为企业降低5%的运输成本,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这段合作佳话。

  “我们希望有更多像翠展微这样的企业,在嘉善生根发芽,夯实企业发展基底的同时,串珠成链,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李炜骏表示。

  这背后,是从不满足的进取之心。嘉善经开区投资的季丰电子,作为嘉善集成电路ICC公共服务平台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产品技术分析、封装测试、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服务;打造鑫达科创园、集成电路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小微园区,嘉辰、荣耀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入驻;与杭州热联集团成立供应链公司,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引进嘉善复旦研究院,并与格科微、禾芯集成等10余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签约,进一步深化院企产学研合作。

  如今,嘉善经开区封测产业链日臻完备。上游已经集聚博纳半导体、微针半导体、季丰精密等设备企业,以及汉方新材料、化讯半导体、卓益凯胜等先进封装材料企业;中游集聚禾芯集成电路、嘉辰半导体、赛晶亚太等封测企业;下游集聚至乐半导体、新声半导体等应用端企业。

  一片繁荣之中,李炜骏也有一些隐忧。他说,集成电路“卡脖子”卡在材料,嘉善经开区正在加紧布局材料领域,然而受制于化工用地紧缺等问题,落地企业项目多以半导体工艺材料为主。“我们也在积极优化化工用地,尝试多渠道解决集成电路材料企业用地少、租地难的痛点、堵点。”李炜骏说。

  足未满足,处于高处寻高处;步不停步,行已远行还远行。回望嘉善经开区一路走来的“逆袭”之路,一个“稳”字贯穿始终——面对转型压力,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在集成电路封测领域异军突起、风声水起;面对优质项目,静下心、沉住气,今年格科微封测制造中心二期等项目开工,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百亿元……“下一代互联网、量子信息等一批未来产业方兴未艾,新的经济增长点呼之欲出,我们将继续秉持革新而行的决心,‘切换赛道’的耐心,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李炜骏表示,嘉善经开区将力争集成电路产业到2026年产值突破百亿元,产业发展达到浙江省内一流水平,成为长三角知名的先进封装产业基地,实现新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和提升。

  海盐经济开发区:观大势、谋全局,以“共振效应”激活产业引擎

  随着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集成电路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探讨这一现象的表层“因”与“果”,会发现它们同属于电子信息产业。“我们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以跳出一域谋全局、谋全局中抓好一域的思维,在电子信息产业各领域深度融合上下功夫,以强烈的‘共振效应’打开集成电路发展的广阔天地。”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管委会副主任姜伟说。

  下好电子信息产业这盘大棋,要的是谋定而后动。海盐经开区在战略定位上,立足制造强国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方面的战略机遇,认清产业发展形势,明确自身所处位置;在产业发展上,厘清发展脉络,产业链上游是集成电路及软件服务提供商群体,中游以电子信息材料、电子元器件以及天线研发制造为主,下游是以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居等为代表的生产商。

  姜伟认为,从大处着眼,能洞悉规律、辨明方向,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从小处入手,则能提升政策支持精准度、有效性,力求稳扎稳打、精益求精。

  招商引资,千头万绪是常态。海盐经开区组建专门的电子信息产业招商组,与综合协调组、项目推进组协同分工,以“一条龙”式服务畅通项目入区渠道。尤其是“链长制”的施行,更加聚焦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龙头型企业,主攻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投入产出高的行业领头羊等项目,从补链、延链的视角对现有产业链进行重塑。

  在全区产业格局中,安费诺“家族”的到来具有特殊意义。美国500强企业安费诺集团先后投资安费诺嘉力讯电子元件、安费诺永亿手机天线、安费诺三浦汽车电子生产项目,带动上游企业上海乐威有限公司、重点配套企业苏州磊屹光电科技等相继落地,创造了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的能级倍增。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想提升自身在价值链上的地位,就需要加强协同创新与深度融合。“不变革必死,瞎变革更不可取。”姜伟说,“我们深入实施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自上而下倒逼全区企业向‘高’而攀、向‘新’提质、向‘智’而行。”

  可以看到,良信电器通过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搭建工厂—车间—产线—设备四层数字孪生模型,“未来工厂”实现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30%,运营成本下降21.28%;日久新材料建有1500多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其研发的新型防反射膜具有防眩光、防油污、防反射等作用,主要应用在车载屏幕、手机等电子产品上,将在该领域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

  创新有思路,融合也有方法。海盐经开区在核心区谋划建设占地1400亩的5G通讯产业园,除安费诺相关企业项目之外,通过引进威莱克、日久光电、良信电器、意大利诺爱等,加速在5G基站建设、人工智能、物联网、中国电信产业、高端手机制造商等领域全方位布局,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链获评浙江省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单位。

  入选当年,海盐经开区新增电子信息企业20家,新签约引进电子信息项目6个,总投资达23亿元。

  从无中生有到多点开花,如今海盐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已在全国“出圈”,并强势融入全球产业链。集成电路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自然“水涨船高”。

  姜伟比喻道,电子信息产业之于集成电路,就如同水之于鱼,水活才有鱼活,水大方能鱼大。

  近两年慕名而来的集成电路“链上”企业不在少数。例如,计划总投资10.5亿元的华富电子集团年产8000万条引线框架建设项目,将建成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生产基地之一;宏丰新材料高端引线框架建设项目投资方是中国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与通用电气、德力西电气、正泰电气等国际、国内电器领军企业合作紧密。

  这无疑印证了海盐经开区承接这一产业的人气与实力。风物长宜放眼量,在集成电路领域站稳脚跟、弯道超车,并非一步登天的撑杆跳,而是循序渐进的多级跳。“上下求索,敢于开路,就能少些‘阵痛’。除了企业自身的内驱动力、产业链的生态支撑,我们还将在加快产业数字化改造、鼓励发展软件产业、提升智能化技术改造支持力度、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数字经济特色园区建设等方面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全力护航集成电路企业茁壮成长,激活高水平打造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地的‘强引擎’。”姜伟表示。

  安吉经济开发区:“三链融合”构建立体式产业矩阵

  浙江多山,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安吉尤甚,连绵不绝的群山意味着要在产业发展与用地紧缺之间找好平衡点。“作为地方经济发展主平台,用好每一寸土地是责任,也是使命。”安吉县县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高安兵表示。

  经济发展,产业先行。集成电路产业,被誉为“现代工业粮食”,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这与安吉经开区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三年前,安吉经开区正式确立集成电路产业的主导地位。

  “多数人看来,我们进军这一领域无异于‘小马拉大车’。”高安兵指出,在集成电路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选择这一赛道其实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论天时,集成电路产业正处于国产化生态加速构建期;论地利,位于长三角地理中心,承接集成电路发展集群地的溢出效应。

  “我们对集成电路产业链进行多轮分析研判,最终遴选出材料、设备、制造、先进封测、终端应用服务五大关键环节。”高安兵说。

  方向一定,可谋路径。安吉经开区既注重扮靓产业平台的“面子”,也同步优化产业服务的“里子”:整体规划2300亩电子信息产业园,东区侧重封测装备产业,西区侧重存储领域,布局光电模组制造区、综合配套保障区等,双管齐下接轨长三角光电半导体项目;实施“招落一体化”机制,组建项目服务团队、每周召开联席会议,为项目解决立项、能评等推进问题50余个。

  “软硬兼施”打出招牌,吸引“名牌”。在集成电路高端材料环节,洁美科技持续深耕载带、膜等耗材领域,力争全球行业集中度达65%以上;史卫利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用导热材料生产线项目,致力于打造光电材料领域龙头标杆。在先进封测环节,锐杰微三代封装Chiplet高端封测项目和IC封装基板生产线项目落地,实现安吉县封测行业零突破;马丁科瑞测试服务生产线项目已投产,正加速成为先进封测核心装备制造领域的国产替代领先企业。

  集成电路的任何一个工艺节点都有高、中、低端产品,“高端”“先进”等字眼反映的正是安吉经开区的顶格战法。高安兵引用了一句古语:“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作为后来者,安吉经开区雄心勃勃,不仅要后来居上,更立志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规模达500亿级的高能级产业集群。

  后来者如何赶超?这是转入新发展赛道以来,安吉经开区时常思考的问题。高安兵称,集成电路是目前全球竞争的焦点领域,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后手”变“先手”,出奇制胜。

  在此过程中,人才处在漩涡中心。据中国半导体协会预测,中国集成电路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到2025年,这一人才缺口将扩大至30万人。“人才荒”现象严峻,“抢人”大战愈演愈烈。

  非常之时谋非常之策,安吉经开区以“大人才观”破发展桎梏,深入落实县委县政府“招引十万青年大学生”的战略目标,以新经济、新产业、新青年“三新汇聚”塑造发展新优势,绿水青山间,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入乡首选地”、一个动能澎湃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正在成型。

  招才引智力度之大、宽度之广,还在于破疑解难。“有技术缺资金”是人才项目难以为继的重要因素,为此,安吉经开区以“两山”梦想基金、南太湖精英“补改投”等市县政策为抓手,首创1亿元人才项目“补改投”专项基金,并“大手笔”打造两山高新产业园、智能制造加速器、安吉县首个“南太湖精英计划”产业园——精准医疗产业园等平台载体,以政府的“有形之手”推动优质人才项目落地生根。

  “我们聚焦在谈、在建、投产三类人才项目,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并推出项目首席负责制,由年轻干部担任人才项目推进‘分管领导’,专人结对人才项目、专人跟踪项目进度,实现责任落实有力度、闭环管理无缺口、项目推进有速度。”高安兵表示。

  由单一引人才衍生出的“人才飞地”“人才项目”等新方法、新模式,打破了安吉经开区选人用人的固化思维,变刚性引才为柔性引才,从追求人才数量转向追求人才效能,最大限度聚八方英才而用之,成为攻克集成电路产业“卡脖子”技术堵点、痛点的内驱力。

  “突破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高安兵说,随着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走深走实,安吉经开区在培育与储备集成电路生力军,抢占集成电路前沿核心技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加速集成电路关键环节的国产化进程中渐入佳境。日前,湖州市上半年“经济创强类”乡镇(园区)排名公布,安吉经开区位列全市第一。

  当前,人工智能行业迎来新一轮爆发,技术与应用层面市场竞争趋于激烈,正在改变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格局。“安吉经开区早早抓住集成电路产业链重构的机遇,谋划建设元宇宙智能装备研发中心、元宇宙沉浸式智能设备生产与集成基地等新兴项目,抢先布局下一代产业应用生态,尚显年轻的身姿将在风云又起时,以坚实的产业根基与前瞻性视野稳立潮头、乘风破浪。”高安兵表示。

  浙江省商务厅原开发区处处长陆军:上下“一盘棋”共建集成电路产业高地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建设,将“415X”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纳入全省“十项重大工程”高位推进,在8个重点产业集群率先建立产业链“链长+链主”制,集成电路为其中之一。

  浙江省商务厅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自2020年起,在全省开发区评选产业链“链长制”单位,以“九个一”工作机制引领带动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目前已有83家开发区96个产业链“链长制”示范、试点单位,开发区覆盖率达86%,也评选出了一批集成电路产业链“链长制”示范、试点单位。

  “招大引强补链延链、突出重点细分领域……各开发区因地制宜,走出特色发展之路。”浙江省商务厅原开发区处处长陆军指出,它们既共融发展,又和而不同。

  随着5G、AI、VR和AR等新兴技术的加速涌现与广泛应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应在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如海盐经开区聚焦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龙头型企业,在核心区谋划建设占地1400亩的5G通讯产业园,加速在5G基站建设、人工智能、物联网、中国电信产业、高端手机制造商等领域全方位布局。

  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需要聚焦细分赛道,塑造新优势。如嘉善经开区凭借“接轨上海”的区位优势,通过格科微电子“以商引商”,主攻集成电路封测领域,相继招引落地20余家配套企业,同时加紧布局材料领域,应对集成电路“卡脖子”问题;安吉经开区则聚焦材料、设备、制造、先进封测、终端应用服务等集成电路产业链五大关键环节握拳发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支撑。如绍兴滨海新区(袍江经开区)拥有研究实力雄厚的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建立了重大科研攻关中的创新产业体系、创新团队体系、创新人才体系。

  “有省委省政府的顶层设计,各级地方政府的担当作为,多家开发区的精准发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浙江集成电路产业必将在国内占据一席之地。”陆军表示。(洪丽敏 王琪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