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桥梁铁路分公司“五指发力”,打好廉洁文化建设组合拳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9-03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求,践行“崇德善建 尚廉筑基”廉洁文化理念,建强“清流”廉洁文化品牌,六局中建桥梁铁路分公司纪检小组以警示教育、主题党日、特色活动、学习研讨、联建共建“五指发力”,引导党员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一、以警示教育敲响廉洁警钟

1.沉浸体验+现身说法

分公司纪检小组坚持把警示教育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常抓不懈,深化与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检察院“检企共建”,组织党员干部到哈尔滨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参观服刑人员生产监区、生活监区、后勤监区,近距离感受服刑人员在狱中学习生活、劳动改造情况,对违法犯罪后失去自由生活有了更清晰、更直观的了解;参加“职务犯罪人员现身说法”警示教育大会,直观感受两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贪腐清廉一念间,高墙内外两重天”的迥然境遇,教育警示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切实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

2.以案为鉴+以思促行

分公司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组织学习《四川省阿坝州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靳东严重违纪违法案》《湖南省娄底经济技术开发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谢玉敏严重违纪违法案》,把政企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作为“活教材”,开展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撰写心得体会、交流学习感悟,让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3.专题授课+系统学习

分公司纪检小组开展“蔚蓝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暨警示教育专题授课,组织2022届、2023届员工学习中国建筑廉洁文化理念和标识、中建六局“清流”廉洁文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等,引领青年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廉洁自律的政治品格,把好成长的“方向盘”。

二、以主题党日永葆初心本色

1.实地研学+情景体验

分公司纪检小组坚持把红色文化融入廉洁教育,联动分公司本部联合党支部、东北大学浑南校区项目联合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团员青年到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实地研学,参观廉政文化宣传展板墙,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廉洁文化、文明家风、抗联精神,助推廉洁教育入脑入心、取得实效;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组织全体人员“重走抗联路”,参观关门山东北抗联第一军秘密交通站、密营遗址,激励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守住廉洁底线、奋勇争先作为,激发团员青年铸牢忠诚、奋发向上、合规自律、挺膺担当。

2.“走出去”学+“带回来”用

分公司纪检小组充分利用辽宁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党员干部走访慰问抗美援朝老战士马世勋,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锤炼党员干部对党无限忠诚、对事业矢志不渝、对责任勇毅担当。

三、以特色活动涵养清风正气

分公司纪检小组以“四常”筑四季“常清”,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廉洁文化阵地。坚持“常学常新”,设置“纪检TIME”,聚焦重点任务,实施两看一学一交流“211”学习法,做到边学边查边改;注重“常思常明”,邀请外部讲师讲授预防职务犯罪专题党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职工“知纪懂法明规矩,干净干事守底线”;突出“常践常得”,组织开展制度宣贯,持续推进“学制度、用制度、守制度”,强化制度刚性约束;着眼“常悟常进”,开展“清风传家”学廉倡廉活动,深入学习高东斌、裴维勇等先进事迹,引导党员干部职工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

四、以专题学习筑牢思想堤坝

分公司纪检小组把党纪党规学习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纪检TIME”等载体,教育引导分公司全体党员干部原原本本、逐章逐条、联系实际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强化“清流学习月”“每月一讲”组织实施,推动两级纪检人员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坚持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将学习成果体现为纪检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五、以联建共建丰富内涵外延

分公司纪检小组深化“检企共建”,积极做好共建“后半篇文章”,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走进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法院参加旁听庭审活动,激发企业规范管理、依法治企的内生动力;参加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启动大会,持续构建“亲”“清”检企关系;参加“检察护企—保护企业知识产权”讲座,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提升防范意识、维权意识,积极有效应对恶意诉讼、权利滥用、恶意抢注、商标囤积等侵害知识产权的不法行为。

中建桥梁铁路分公司纪检小组将持续深入推进中建集团“崇德善建 尚廉筑基”廉洁文化理念走深走实,深化“清流”廉洁文化品牌,以高质量廉洁文化建设成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徐向东)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