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巩固校园周边卷烟市场整治工作成效,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近日,黄冈市烟草局联合市场监督、公安、街道、学校等部门,对辖区内校园周边卷烟市场开展系列防控宣传活动,打出了教育宣贯、清理整治、查处打击系列“组合拳”,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侵害,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
全面摸底排查,分类建立清理整顿客户档案
黄冈市局党组高度重视中小学周边卷烟零售店清理整顿工作,以“书记领办项目”为载体,将“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红线’内零售点清零”作为一把手领办民生实事项目进行领题攻关,为工作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保障。为全面摸清底数,市烟草局分别于5月、7月两次下发通知,部署推进校园周边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各县级局迅速行动,按照“不落一校、不漏一户”原则,对辖区中小学周边卷烟零售店开展拉网式排查,共排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红线”内持证户154户,无证户4户,分类建立了清理整顿档案,形成了“红线”内持证户清理整治清单和50米-100米范围内持证户建立重点监管清单。坚持定期督办、销号管理,对“红线”内零售点逐户分析产生原因,因户施策制定整改措施,采取劝退劝离、到期不延续两项措施依法有序、稳妥推进清理整治工作,截至7月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红线”内零售点全面清零。
强化机制保障,积极构建综合治理“新格局”
进一步深化与检察院、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局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制定《关于建立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侵害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协作范围和职责分工,完善联席会议、联合执法、案件移送、政策研究、培训宣传等五项机制,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切断未成年人获取烟草制品途径。同时,认真落实《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专项治理的通知》部署要求,印发《关于联合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侵害专项治理行动的通告》,推动市县两级检察院、烟草、市场监管、教育部门在法治轨道内保持统一步调有序开展专项行动,围绕“线上净网、线下管控、红线内清零”等重点任务,集中清理中小学、幼儿园内及周边“红线”内烟草制品零售店,广泛摸排向未成年人出售卷烟、电子烟、烟卡的线索,对中小学校周边已依法注销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零售店开展“回头看”,严厉查处在学校周围售卖“零盒烟”、兜售“散支烟”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经营户,切实净化学校、幼儿园周边市场环境。行动以来,全市累计出动联合执法人员1922人次,摸排中小学、幼儿园915所,清退校园周边“红线”内持证户154户,无证户4户,查处向未成年人售烟案件4起。为保证工作推进有力有效,从6月份开始,市烟草局组织专班对各单位前期清理情况进行全面复核,未发现数据虚报和50米-100米范围内违规新办问题。
强化宣传引导,积极营造未成年人保护良好氛围
坚持边宣传边引导、边走访边督促,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广泛开展专项行动宣传造势。面向学校,开展“法治进校园,护‘未’进行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现场宣讲、播放宣传视频、发放宣传册等多种方式,为中小学生讲解吸食烟草制品、电子烟、“上头电子烟”等制品的危害,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面向家长,发放《关于防止中小学生沉迷“烟卡”游戏的倡议书》及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侵害相关宣传单,宣传烟卡、电子烟危害,引起家长重视。面向零售户,线上利用零售户微信群推送宣传内容,线下在零售户经营场所张贴醒目位置张贴“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警示标语,通过零售户宣讲会、自律小组活动,采取共同观看普法小视频、一起算违法成本账等既生动又“接地气”的方式展开宣传,树立零售户规范经营意识,鼓励大家互相监督,杜绝向未成年人销售卷烟、电子烟。面向社会,畅通举报投诉渠道,用好12313、12345、12309等投诉举报热线,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面汇集社会各方力量,引导学生主动拒绝和远离电子烟,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行动以来,全市累计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27次,组织普法讲座12期,送法进社区27次,发放宣传单2473份。
加强常态监管,持续巩固未成年人保护攻坚成果
督促各单位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保持高度关注,将专项治理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与楚天市场净化、齐安雷霆等专项行动一体推进,定期开展走访和检查,建立常态化的清单管理机制,不断更新监管档案,实行常态化监管并逐一清理销号,持续巩固整顿成果,防止出现反弹。组织各单位全面完成了新一轮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规划修订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幼儿园周边100米范围内禁止新办,50米-100米范围内既存户每次延续不超过一年,同时,要求各县级局办证人员在办证过程中严格把关、审慎核查,对核查不严导致违规许可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于中小学新建规划区域内,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合理把控许可期限,提高工作前瞻性,切实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安全、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刘源龙)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