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肃清行业乱象,打击金融黑灰产已上监管日程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8-12





  “只有不还钱,才能不欠钱”,如果你经常出入各大反催收组织的贴吧、论坛、社区等,那么你对这句话一定不陌生。近年来,随着消费金融的发展不断正规化和产业化,以线上信贷分期为代表的金融产品,也在突破传统金融“线下和抵押”束缚后,成为面向广大普通消费群体的金融正规军,而以助贷等为主的金融科技企业,则进一步扩大了消费金融的服务外延,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组成时下面向广大消费群体的普惠金融体系,成为我国金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这支正规军在为广大用户提供金融便利的同时,也屡遭以反催收等为代表的金融黑灰产攻击。不仅严重扰乱“好借好还”的金融服务秩序,影响机构对广大用户正常的金融服务,更让大量不明真相的用户掉入黑灰产骗局,让用户遭遇财产损失的同时,也面临个人信息泄露、征信黑点,甚至深陷法律风险。


  消费金融大爆发,金融黑灰产日益猖獗


  事物都有两面性,消费金融同样如此。作为拥有正规金融牌照的正规军,目前,消费金融作为我国最稀有的金融牌照之一,自2010年1月首批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以来,至今也只有中银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等31家持牌金融机构。2016年之后,消费金融迎来黄金发展期,叠加以数禾科技等助贷机构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在技术、获客运营、风控等方面对于消费金融发展的助力,整个行业迎来大爆发。尤其是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价值凸显,让金融科技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推动传统金融走向普惠之际,也让消费金融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规模从1254亿快速增长至4723亿,年度增长率在30%以上。2020年受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行业迎来短暂阵痛期,但随着疫情影响减弱,2021年行业迎来新突破,余额规模达到7106亿元,增长率高达44%。2022年余额增长率有所放缓,为17%,但余额规模仍达到8349亿元,整体用户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与之相对的是,金融科技也在随消费金融的发展实现同步向上,根据赛迪顾问《金融科技发展白皮书》数据,2016-2020年,我国金融科技市场规模增速一直保持在10%左右,2022年,中国金融科技整体市场规模已达5423亿元左右。


  另据有关部门数据披露,2022年,消费金融公司累计发放线上贷款2.4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96.17%。从参与机构的用户规模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末,招联金融累积注册用户已突破2亿人,毫无疑问行业龙头之一,而像数禾科技这类金融科技公司,也在累计激活用户规模上突破1亿。


  不过,在消费金融繁荣发展之际,让一大批不法分子看到双向收割用户和机构的“商机”, 而且面对规模持续增长的反催收组织等金融黑灰产,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存空白,对于非法代理投诉等黑灰产行为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义和监管评判细则,加上各互联网平台对相关行为的治理缺乏法规指导。由此,以反催收组织为主的金融黑灰产近年来发展迅速,严重扰乱“好借好还”的正常金融服务秩序,让受害用户背上征信黑点,不仅面临法律和财产损失风险,更无法在未来继续享受金融服务,同时也让整个金融市场为降低不良率,不得不收紧对更多老百姓的金融服务支持力度。若长此以往,金融普惠的能效将大幅下降,更多有真实金融需求的人也难以再借金融之力,改善个人和家庭生活状况。


  警惕金融黑灰产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反催收组织借助互联网渠道,通过引导或直接代理用户恶意投诉、恶意逃废债、谎称征信洗白等操作,从用户手里赚取高昂佣金或手续费,甚至直接骗取用户更多钱财,并对金融企业薅羊毛、做金融敲诈等。一旦用户深陷反催收组织的黑灰产陷阱,轻则遭受财物损失,重则还将面临征信及法律风险,甚至加重债务负担。


  在招联金融看来,非持牌放贷风险得到治理后,很多“黑灰产中介”开始转向持牌机构,抓住持牌机构严格监管怕投诉、怕负面舆情的心理,违法代理投诉。这已经严重干扰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营秩序,影响金融机构对正常消费者的服务。


  数禾科技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这些黑灰产抓住用户金融知识薄弱,还款意愿强烈的漏洞,诱导他们站到了次序的对立面,掉入黑灰产陷阱,要知道,黑灰产的盈利来源正是用户自身,用户很可能因为掉入这个陷阱,不仅无法及时偿清债务,甚至会因此导致债务加剧。信也科技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从消费者角度,其被教唆逃废债和被诈骗钱财的情况均有出现,且用户被骗后难以找到实施诈骗行为的公司,因此也难以索赔。


  有行业人士透露,目前反催收已经明码标价,比如咨询协商还款技巧,付费保底500元起,延长还款时间(停催)等则要以客户总欠款本金,收取5%-20%不等的代办咨询服务费,这笔费用都需要用户提前支付,但用户参与反催收的行为不仅违法,更不受法律保护,即便债务中介违约,用户也是上诉无门。


  然而,之所以反催收等金融黑灰产如此猖獗,主要原因还在于该领域存在较大的监管难度,尤其是对“非法代理投诉”等行为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导致管理难度较高,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依据缺乏,且对于违规人员无明确处罚措施。加上其隐蔽性强,违法成本低,可从用户和机构两端套利,让黑灰产组织规模不断壮大。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借款用户的侥幸心理,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因此,要想彻底解决以反催收组织为代表的一系列金融黑灰产,不仅需要加快相关行业监管政策的出台,让行业有规可依,更重要的还需要广大用户提升风险辨别意识,避免上当受骗。但在此过程中,金融或助贷机构,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反催收能力,并加大用户金融知识及消保知识普及,从源头上阻断金融黑灰产传播链条。


  解决金融黑灰产需多方合力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公布了一份《关于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协同、维护行业正常秩序的倡议》,算是从行业层面吹响反金融黑灰产的号角。作为行业主要参与者之一,数禾科技认为该《倡议》呼吁互联网金融参与者通力合作,加强信息共享、阻断金融黑灰产信息网络传播等难题,这为推进行业机构合力打击金融黑灰产提供了有效建议;并且通过对打击金融黑灰产的行业机制探索,也将为未来从司法、行业等方面惩治金融黑灰产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价值。奇富科技则表示该《倡议》正式吹响反击黑灰产的“集结号”。


  事实也的确如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或金融科技公司开始加大对反黑灰产的投入力度。数禾科技、萨摩耶云等均基于自身技术优势、数据体量等,通过引入AI大模型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发出一套完善的反诈系统,有效提升了黑灰产行为的辨识度。


  根据数禾科技披露的信息显示,其通过对应模型的开发和训练,可在用户交易数据中分析并识别出潜在的黑灰产骗局并及时预警,贷后管理人员则针进行专项跟进和危害提示,成功帮助200余位用户避开黑灰产骗局。同时也在多地顺利推进刑事案件报案,部分案件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


  除了单兵作战,各金融机构也组成反黑灰产联盟,探索合力打击金融黑灰产。在中原消费金融看来,要想打好与金融黑灰产的反击战,除了金融机构的努力以外,还需要政府、监管机构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才能更有力的防范和打击逃废债行为,助力营造良好金融市场环境。


  2022年,“打击金融领域反催黑产联盟”(AIF联盟)应运而生,招联金融、富民银行、数禾科技等业内多家金融机构纷纷加入到这个打击金融黑灰行业共享互助组织中,2023年,在多家合力共建之下,全国首个金融黑产打击系统平台顺利上线试运营,江苏银行、数禾科技等7家机构成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依托金融科技企业在技术、数据、用户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全力投身到防范和打击金融领域黑灰产。


  金融黑灰产诞生的根本,还在于其抓住用户在借贷行为中的心理漏洞,从而引诱广大用户上当受骗。事实上,老祖宗已经用“好借好还”四个字总结了如何避免黑灰产骗局。“好借”一方面体现在金融需求一定要找正规机构,更重要的还体现在用户本身需理性借贷;“好还”则体现在借贷过程中,需明确借贷双方的权责,及时还款,保持一个良好的自我信用,才能在需要金融服务的时候获得支持,也不易落入金融黑灰产陷阱。


  当然,在金融反黑产大战中,也需要监管层不断完善和细化相关监管细则,今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制定了《中国银行业应对“代理维权”灰产识别标准(征求意见稿)》和《中国银行业应对“代理维权”灰产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在此基础上,更需法规的形式明确支持政策、管理措施、处罚标准、执法程序等内容,强化对金融黑灰产行为的管理力和约束力。只有在监管、金融服务交易双方等各方的通力合作下,才能彻底打赢这场反金融黑灰产之战,让金融更好的为真正有需求的人服务。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各方参与主体的合力反击,金融黑灰产必将退出历史舞台,整个行业也将走向更长线的利好发展,并作为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为金融普惠发展助力。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