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2024京东工业数智供应链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分享了工业供应链转型升级的最新产品“京东工业太璞数智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创新成果和应用实践。京东工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智供应链建设已经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必修课,“太璞”的核心就是用技术精准链接供需两端,通过数智供应链实现供需的最优匹配、降低社会化协同成本、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扎实的基础设施。
打造供应链数字“高速公路” 以技术推动全链路数智化转型
新质生产力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动能,新型工业化是在实践中锻造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供应链作为工业产业最为关键的基础设施和核心竞争力,加速数智化转型构成了新型工业化的必修课和重要一环。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延续去年底以来的较快增长态势,工业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过程中起到了“稳定器”和“压舱石”的关键作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秘书长彭新良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供应链作为工业产业最为关键的基础设施,能显著提升数智化采购管理水平,是强化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技术的创新应用,能够将传统线性供应链推向业务在线、集成协同、数据驱动、生态智能,实现阳光透明、降本提效及创新增长。彭新良对京东工业太璞数智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太璞”构建连通供需两端的高速公路,实现全链路数智化,创造了降本增效保供合规的四大价值,有效提升了工业产业上下游协同,提升了工业供应链的效率和韧性。
作为中国领先的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京东工业构建的太璞数智供应链解决方案通过实现供需两端的数智化,打造数据流动的“高速公路”,来实现“数据多流动、商品少跑动”:在供给端,“太璞”通过技术手段一方面聚合海量供应商,一方面链接需求方计划与库存、缩短中间环节,最终借助智能决策实现供需的最优匹配和高效协同;在需求端,“太璞”主要聚焦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数智化(包括企业自身内部需求计划、供应商管理、财务打通等),通过咨询、技术、运营等服务帮助工业企业实现合规、保供、降本、增效、创新。
目前,京东工业太璞数智供应链解决方案已围绕需求数智化、采购数智化、履约数智化、运营数智化形成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不仅可帮助企业建设超级商品供应链,还能够显著提升合规管控能力。
在商品供应链方面,“太璞”依托VC供应商管理系统、工鼎商品管理、布道库存管理等技术产品,高效聚合了48个二级品类、2000+知名品牌、3万+优质供应商和4000万+优质商品,能够一站式满足企业的多场景采购需求。在丰富的商品资源基础上,太璞超级商品供应链还搭建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智能的质量控制系统,有效保障商品品质,并运用大数据分析、AI智能定价、实时监控预警等技术能力帮助企业实现成本管控和高效运营。
在合规管控方面,“太璞”不仅能够从组织管理、制度保障、流程管理、信息系统等维度对企业现有的合规管理模式进行诊断咨询、输出诊断报告,还能够设计关键风险指标、风险控制矩阵、合规数字化规划,帮助企业做好采购合规、效率、实施成本之间的平衡。基于对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太璞”还能够打造全链路合规控制塔,对供应链端到端全链条进行合规风险探测,实时生成全域合规风险地图,实现风险的可视化、可预警、可防控、可追踪。目前,太璞合规控制塔监测范围已覆盖数据合规、招标合规、废旧处置合规等多场景。
太璞数智供应链解决方案加速应用 助力多行业降本、增效、保供、合规
自发布以来,京东工业太璞数智供应链解决方案已经得到了众多工业企业的青睐,在汽车、电子、消费品制造以及能源、工程、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推进了工业企业的创新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培育。
华阳集团在活动上分享了与京东工业共建数智供应链的实践与成果。作为由原阳煤集团整体更名而来的高科技新材料产业集团,华阳集团是山西省属国有重点骨干企业,旗下拥有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和山西华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上市公司,核定生产能力达3390万吨/年。为了提升集团的采购管理效能,华阳集团打造了“阳光、透明、便捷、高效”的华阳电商平台,解决煤炭行业采购合规与灵活性并重、集中管控与个性需求兼顾、信息安全与平台稳定并行的管理需求。通过与京东工业太璞数智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合作落地,华阳集团不仅将京东工业数万个商品的数字化信息与华阳电商平台打通,有效扩充了商品池范围,还成功在履约交付环节引入京东工业的末端履约网络,进一步强化华阳电商平台的“最后一公里”交付能力,为广大合作伙伴带来更好的采购体验。
京东工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物料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新型工业化的物质基础。通过太璞数智供应链解决方案,京东工业致力于将“数字高速公路”开放给全产业共享,推动工业供应链的降本增效与协同创新,为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