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三维天地数据资产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7-26





7月25日,由北京三维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24数据资产高峰论坛在上海圆满落下帷幕。来自政府、事业单位、化工、能源、矿产、装备制造、高科技电子、汽车、军工、工程建设、医药、食品化妆品、房地产物业等行业的信息化负责人,企业集团CIO、信息化及数据标准化管理负责人等众多信息化行业人员参会。

本次论坛以“乘‘数’而行,聚‘智’腾飞”为主题,广聚各界智慧,聚焦企业数据资产管理、数据治理等方面的创新突破与应用实践,十余名行业信息化专家热情探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分享数智化转型的成功经验,展望未来企业数据智能技术与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创新路径,全面构筑高效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推动数据资产在企业内部发挥核心价值,从而实现数据驱动的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三维天地董事长金震致欢迎辞。他表示,数据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行业数据加工能力不足,导致大量数据价值被低估、难以挖掘复用,数据产存转化率较低。而让沉睡的数据“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让庞大的数据稳妥有序地转化为有形资产,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国家数字经济建设,需要专业高效的管理软件予以支撑。

作为国内数据资产管理领域的技术先行者和领跑者,三维天地对数据资产管理前沿问题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并不断尝试提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解决方案。一方面持续推出面向广大企业客户的以数据资产管理平台为代表的系列数智化产品,同时积极投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挂牌成为北数所、上数所和海南数据产品超市数据服务商,面向市场提供多种数据要素化产品和服务。

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参与有关标准规范、学术理论的研究探索,近期成果就包括在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发布的《数据资源产品化实践蓝皮书》《数据确权授权的流程与技术规范》,以及由三维天地专家主编的面向数据资产化从业者,提供方法论指导和即插即用实战素材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方法与实践》。

三维天地副总裁曹朝辉在《加速数智化转型 开辟增长新空间》主旨演讲中表示,随着数字技术日益成熟及经济范式不断更新,我国数据量及大数据产业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在此过程中,数据治理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对于企业而言,数据治理的需求由业务向数据渗透,同时,其治理价值也正由数据向业务传导。

基于二十余年的数据治理成熟经验,三维天地形成了“1体系+1张图+1平台”的建设蓝图,确保数据可见、可用、可信、可控,并总结提炼出数据管理能力提升九大关键举措,确保治理工作有效落地运行。旗下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基于大模型的知识问答—ChatDOC、基于大模型的数据分析应用—ChatBI等产品助力企业的数据价值释放。目前,公司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已经与数百家企事业单位的“数字化转型”一路同行。

论坛期间,来自国药控股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陕汽集团、锦江国际集团、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中核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客户代表与数据管理领域专家就多个前沿话题进行了精彩分享。

议题包括AI在主数据清洗与治理中的应用与展望、车企为代表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数据治理实践、企业数据架构设计中人才的鉴别和培养、大型集团统分结合的主数据管理体系构建、采购供应链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思路,可持续数据治理的七个关键习惯以及DCMM与数据治理关键路径的深入探讨。各主题间的衔接紧密流畅,内容充实,见解独到,为本次论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激发了广泛的启示与深入的思考。

同时,三维天地的专家顾问对多个关键领域进行了全面且详尽的阐述,深入探讨了基于主数据的数据资产建设,详细解析了数据产品驱动的企业级数据治理的核心思路,如何将数据产品与数据治理形成“以用促管,以管优用”的闭环。

此外,针对数据资源入表对于强化数据管理和价值提升的关键作用,以及基于大模型的知识库问答与数据分析应用进行了深入讲解,助力于各行业企业在数据治理和价值创造上取得新的突破。

当前,我国正从“数据大国”向“数字中国”全速前进,数据要素与新兴技术交织融合,数据价值与行业发展相互交错,数据引擎正在被注入巨大动能。而《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发布,也为企业的“数据变现”铺平了道路,“数据要素产业化”的大时代正在开启。企业无论从整体构建还是针对数据要素流通,数据资产管理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更高要求。

未来,三维天地将乘数而上、以数赋能,从生态、技术、场景和产品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企业通过数据资产管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护航数字化转型,在推动数据开发利用中探索数据资产化路径,在推进数据资产化进程中更好实现数据价值,让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得到充分释放,共同为繁荣数据产业生态,推进数据领域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和数智化产品迭代升级积聚智慧、贡献力量。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