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充电十年,罗马仕正式进入全球品牌升级新时代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7-25





7月19日,以“专注充电 充满想象”为主题的罗马仕全球品牌升级暨新品发布会圆满召开,预示着这个专注在充电行业深耕十余年的TOP品牌正式进入全维度的焕新阶段,为下一个十年标明航向并注入更多想象。

十年专注成就全场景用电生态,全球品牌升级重塑充电专业认知

商业这场大航海里,产品是舟。

从充电品类的产品挖掘与深入上来说,罗马仕可以称得上一句极致。从充电宝开始成名,到如今开发了包括充电宝、储能电源、充电头、充电线、无线充、充电壳、充电枪、充电插座、替换电池和汽车充的十大产品品类,并逐步完善全场景用电解决方案,这是十多年专注在一个赛道上带来的沉淀。

产品为王的确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却并非能够穿越周期的万能灵药。毕竟,大部分产品会随着技术迭代而被取代,庞大如诺基亚也会在智能手机降临后遗憾地发出诺基亚之问。

时刻保持创新进取的态度之外,还需要品牌作为“风帆”来迎风渡浪。塑造品牌,则是罗马仕寻找到的解题思路。而其也在供应链革新、技术创新等理性维度之外,进入到更为感性的品牌时代。

作为品类品牌,罗马仕在充电赛道的品牌认知度,其实已经建立。但要想真正重塑“罗马仕不止做充电宝”的认知,让用户从认识充电宝到认可全场景用电专业品牌,传递行业专家的定位,面向全球市场,其必须要向品牌的更深处去挖掘。

罗马仕品牌升级的下一个阶段,应该是要成为更深入的充电行业代表。正如特斯拉之于新能源汽车,戴森之于吹风机、风扇,或许并非一个品类的开拓者,却是一个品类、一个产品专业程度的代名词,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具备共识。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罗马仕在近期的发布会上,所发布的品牌升级动作。品牌视觉升级是直观体感的第一步,品牌定位厘清是未来发展的下一步。

一个清晰的信号是,罗马仕依旧会专注在充电赛道,但会持续拓展赛道维度,向着消费者用电的全场景出发,为此其明确了全场景用电体验战略升级作为重点方向,打造“1+2+N”的产品生态。

“新十年”铸造全球化战略支点,以技术创新和市场洞察探索全场景用电解决方案

作为领头企业之一,其战略方向更像是一种表态。充电行业伴随着宏观环境,同样在面临着洗牌。一方面,在渗透率逐步推广的共享充电行业冲击下,缺乏技术创新点,以价格战换量的品牌,其份额萎缩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国内City Walk、Camping等新兴的生活方式正在涌现,用户需求也在不断升级,这是共享移动电源这类制式产品无法提供的领域,也是产品与品牌的经营空间。而海外市场又根据各自场景有着不同产品的需求分化。比如在海外众筹平台预热期就取得50万美元销售成绩的户外储能产品RX1000,就完美契合了天灾多发地区的家庭供电需要。

整体来说,充电行业亟须一个可行方向。而罗马仕也在试图给出这个方向。就公开资料显示,罗马仕为自己规划了“新十年全球化战略”。

在该战略布局中,深圳南山被定位为罗马仕的全球研发与运营中心。此外,罗马仕也建立了全球交付保障中心——江门产业园,将集成直播、客户服务和云仓业务,形成支撑全球化战略的“1+3”产业新生态。

位于深圳南山的罗马仕全球研发运营中心,以包含直播、客户服务以及云仓业务在内的罗马仕全球交付保障中心(即江门产业园),组成“1+3”的产业新生态。以云仓为例,罗马仕借助江门出海的地理优势,引入自动化系统,来打造自身的国际物流中心,助力其将销售网络铺展全球。

除此以外,其还在今年建立了罗马仕专注实验室(Future Lab),致力于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该实验室的建立也让罗马仕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通过“技术+场景”的双轮驱动创新模式,不断探索全场景下的充电玩法。目前其已拥有“一线三充”、“双向可逆充电技术”、“Powerplus”三大支柱技术,成为罗马仕打造全场景用电解决方案的重要依托。

就实际来看,企业走向全球化品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全球市场下,产品竞争力需要供应链成本与技术创新的双向支撑。

这一点罗马仕有优势,在过去十多年里累计获得了322项专利之余,足够支撑有功能差异、效果差距的产品创新。再加上上述研发中心与实验室等不同维度的规划支持,已经足够期待。

二是品牌认知的传递,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此前罗马仕已经凭借自己的产品优势,初步建立了认知,像此前户外储能产品在欧美地区的爆火,就是产品力带动品牌力的典型。而在品牌升级的动作后,配合营销动作,锚定专注充电的专家定位,恰好是打开用户认知的最好钥匙。

罗马仕作为一个行业标杆企业的转向与进取,或许更能看出它克制与专注。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具备专注能力的企业往往能够率先完成自己的单点突围,从而进化适应成为新时代里的新物种。本次品牌升级,也标志着罗马仕正式进入了全球化发展的新篇章。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