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1日,《2024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第五届国有企业数智化采购与智慧供应链高峰论坛上重磅发布。《报告》由亿邦智库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共同发布。2023年我国企业物资采购总额为175.4万亿元,同比增长1.1%;数字化采购总额为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数字化采购渗透率为9.8%,较2022年提升1.2个百分点。
《报告》以“技术变革与价值创造”为主题,优选了石化e贸、易派客、中化商务、中建云筑、中交集团、中国能建、国网商城、国能e购、华能智链、国家电投、大唐犀维电商、欧贝、龙腾云创、中航国际金网等14家中央企业网上商城作为供应链协同成就数字化采购的最佳实践代表,旨在展示中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供应链优化以及网上商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显著成效,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模式与策略。
《报告》还遴选了京东工业、鑫方盛、云中鹤、得力集实、西域、阳采集团、齐心集团、欧菲斯、班德瑞、星苹台、天源迪科、北京筑龙、一采通等13家供应链平台和技术服务商作为年度创新代表,这些企业凭借出色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对行业的显著效应,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和服务升级,有效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构建更加高效、绿色、可持续的供应链生态体系树立了新的标杆。
01
数字化采购年度数据
丨企业物资采购总额175万亿元,数字化采购渗透率达到9.8%
《报告》测算,2023年我国企业物资采购总额为175.4万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工业生产采购额为96.7万亿元,同比下降6.8%,零售批发采购额达到69.2万亿元,同比增长7.2%,占企业物资采购总额的39.5%。从物资采购品类看,2023年生产性物资采购额为97.3万亿元,非生产性物资采购额为78.1万亿元,非生产性物资中工业品MRO采购额为8.9万亿元。2023年我国数字化采购总额约为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数字化采购渗透率达到9.8%,相比2022年提升了1.2个百分点。
丨营销及福利品采购市场规模约3万亿元,数字化采购领域出现第三赛道
企业对营销及员工福利的个性化、场景化需求越发强烈,2023年营销及福利品采购市场规模约3万亿元,数字化采购继办公用品和MRO 后迎来第三赛道,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02
新质生产力引领数字化采购发展
丨招采业务加速在线化、智能化,业务价值全面升级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招投标业务加速全流程在线化及部分业务环节的智能化,进一步提高了招投标效率,还增强了招投标过程的公正性和规范性,为招投标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丨中央企业网上商城与社会化数字供应链平台紧密合作,提升运营效率
中央企业网上商城在运营过程中会面临运营人员少、MRO供应商数量多且分布广的挑战;社会化数字供应链平台拥有专业的商品运营团队和成熟的运营流程,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SKU,从而减轻中央企业网上商城的运营压力。中央企业网上商城与社会化数字供应链平台将紧密融合,提升运营效率。
丨主生产资料集采、履约在线化成为中央企业网上商城业务发展新趋势
从网上商城上架商品品类变化来看,呈现出从非生产性物资拓展到生产性物资与工程设备的特点。2024年5月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的《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提出提升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其核心就是要推动主生产物资BOM线上集采进程。
丨地方国有企业借鉴中央企业模式,开启数字化采购第二波浪潮
地方国有企业倾向与外部机构合作建数字化采购系统,目前一些大型中央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帮助地方国有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但不能完全满足地方国有企业的需求;社会化数字供应链平台有技术优势、有完整的解决方案、有完善的售后服务能力等,部分地方国有企业与社会化数字供应链平台进行技术与业务合作,共同开启数字化采购第二波浪潮。
丨“人工智能+”成为年度政策热点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利用,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旨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凸显AI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专题推进会,要求央企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抢抓AI赋能传统产业的机遇,通过构建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实现AI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03
人工智能领航数字化采购创新
丨数字化采购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大数据、云计算、AI等信息技术加速与实体经济融合,推动供应链行业革新,重塑了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和服务交付过程。AI驱动采购流程优化自动化,实现智能决策。生成式AI深入采购业务,赋能高效数据分析、精准决策与卓越管理。
丨AI大模型+数据治理:智能化引领数据价值最大化
AI技术的融入为数据治理带来了变革,不仅提升了数据质量,自动纠正错误和缺失值,还揭示了数据潜在价值。在数据集成方面,AI实现了自动化处理,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并实时监控数据流动,识别安全风险。同时,AI确保数据合规性和安全性,分类数据、识别敏感信息,防范数据泄露。AI与数据治理的深度融合,实现了高效、安全的数据管理和利用。
丨AI大模型+价格监测:采购价格智慧监管
部分央国企网上商城面临价格管控难题,如差异大、变动频、数据难监控、渠道复杂及上架缺审核。电商平台正通过AI技术实现实时价格监控、优化定价,辅助审核入驻及监控商家价格行为,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04
供应链协同成就中央企业数字化采购最佳实践
丨中央企业网上商城丰富供需协同模式,释放价值创造新机遇
在数字供应链生态体系中,供应链平台、产品方、本地服务商以及中央企业网上商城均扮演着全新的角色。供应链平台获品牌新机遇,提升竞争力;产品方利用平台拓展市场;网上商城整合资源,助力品牌推广;本地服务商借此飞跃,提升服务能力,满足客户需求。
丨14家中央企业网上商城作为供应链协同成就数字化采购的最佳实践代表
通过深入调研多家中央企业,《报告》优选了包括石化e贸在内的14家具有行业代表性和创新引领性的央企网上商城作为示范案例:
1、石化e贸新产品研发打通客户需求至售后全链条,规范开发流程,紧密连接客户与生产,提升研发效率与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推动石化创新,增强企业价值。
2、易派客依托平台丰富的供应商资源和标准化的数据体系,助力工业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升级。
3、中化商务深入挖掘采购价值提高采购数字化效能,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4、中建云筑通过集成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帮助建筑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并有效规避业务风险,实现合规风控。
5、中交集团构建“三链”平台,以AI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分包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6、中国能建建设“6P一中心”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平台,实现一数一源、一源多用、全链管理。
7、国网商城打造“九中心一商城”行业级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横向集成产业链,实现业务协同与资源互补。
8、国能e购自主研发国内首个采购智能无人评审系统,推动采购行业业务模式革命,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供应链产业的创新融合。
9、华能集团打造“华能智链”平台,以大模型+智慧供应链构建能源电力行业供应链新质生产力。
10、国家电投建设“六e一中心”智慧供应链体系,形成具有国家电投特色的供应链管理生态,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
11、大唐犀维电商构建“平台、产品、服务”三位一体运营体系,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提升供应链价值创造能力。
12、欧贝打造零碳平台,以数智技术助力碳核算,推动低碳标准构建,引领绿色供应链发展。
13、龙腾云创通过一体化协同和数字化赋能,强化金属矿产供应链保通保畅能力,提升供应链全要素一体化协同竞争力,推动贸易物流行业提质增效。
14、中航国际金网建设数字化供应链协同平台,形成跨网络多层生态体系,为产业链企业提供全面数字化升级服务。
05
技术与服务创新拉开竞争差距
《报告》深度剖析并遴选了京东工业、鑫方盛、云中鹤、得力集实、西域、阳采集团、齐心集团、欧菲斯、班德瑞、星苹台、天源迪科、北京筑龙、一采通等13家供应链平台和技术服务商,成为年度技术与服务创新代表,这些企业凭借出色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对行业的显著效应,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和服务升级,有效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构建更加高效、绿色、可持续的供应链生态体系树立了新的标杆。
丨供应链平台
京东工业:构建工业品行业信息高速公路,链接供需两端实现供应链全链路数智化
工业品行业面临供需分散、分销复杂、商品非标、管理低效及高交易成本等问题,根源在于供应链数据与信息不畅。太璞数智供应链方案通过数智化手段,在供给侧整合供应商资源,缩短环节,智能匹配供需;在需求侧实现企业内供应链数智化,包括需求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及财务整合,从而提升整体效率。
某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在全国拥有30家工厂,面临采购难题与供应商管理挑战。京东工业助力其实现供应链数智化转型,显著成效包括:采购周期缩短70%至7天,成本降低5%,年库存成本减3000万,供应商精简超50%,战略寻源效率提升20%以上,创造了显著价值与示范效应。
鑫方盛:AIGC探索与实践,为数字化采购注入新活力
鑫方盛作为工业品电商的领军者,正积极融入AIGC技术革新浪潮。通过AIGC,不仅实现了图片设计自动化、商品信息快速补全,还大幅提升了内部运营效率,减少了人力投入。同时,鑫方盛引入多种聊天机器人,为用户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确保客户随时获得帮助,不仅提升了客户满意度,也显著增强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云中鹤:一站式B2B数字化采购服务,领航营销及福利品赛道
云中鹤,深耕B2B数字化采购20年,在营销与福利数字化采购垂直赛道领先。其提供数字技术、多元化商品供应链及数字营销服务,定制专业服务与全链路数字化管理,增强客户竞争力;集采平台优化管理营销两端,实现价值闭环,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构建专属供应链体系。
得力集实: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助力数字化采购提质增效
得力集实运用大数据与AI技术,构建智能系统:语义分析加速选品,OCR降低票据处理成本及错漏率,自动化与NLP创数字员工与智能客服,开放数据分析平台助实时销售财务分析。其“易采”、“慧采”等四大模式,精准适配多角色、场景、终端与链路需求,实现采购服务的高效协同管理。
西域:应用大数据及AI技术,实现智能匹配推荐、采购自动溯源及PMS计划管理
西域在商品智能化上,提供从商城上架到日常运营再到深度合作的精准方案,为客户赋能;在供应商管理上,实施严格引入审核与高标准绩效评价和分级考核机制,结合SRM系统确保产品质量。在交付方面,采用PMS、TMS、WMS等数智化交付协同模式,保障交付最佳体验。
阳采集团:开创“三码一体”标准化体系,建立标准化物料信息商品库
阳采构建标准化物料商品库,采用三码(EAN、电商链接码、税收编码)体系,覆盖超70万产品。阳采供应链通过“三码一体” 精准商品大数据,在经营中价值显著:精准筛选产品池满足客户采购,优化仓储管理计算,并支持自有品牌开发及营销策略。
此外,面向中小企业,阳采提供“工业品Costco”、“工业品山姆会员店”模式的一站式体验卖场,解决中小企业的高频、小批量采购需求,让大型企业的集采规模效应溢出服务中小企业:产品质量有保障,交付随取随用。
齐心:探索大模型和AIGC技术,以数智化赋能产业链新突破
齐心集团通过数智化供应链服务平台,连接客户、供应商、品牌商和制造商,为企业提供全链路采购解决方案,满足多场景、多模式采购服务需求,提升供应链价值。2024年,齐心集团利用大模型和AIGC技术,通过预测、推荐、知识库、智能问答等系统,优化MRO供应链资源和供应链效率,初步建立MRO品类专家库,提升MRO服务效率。
欧菲斯:数字化供应链全场景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平台
欧菲斯旗下谊风信息技术(重庆)有限公司,提供行业企业全场景的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围绕易企购、商贸通、仓储云、运输云、企修通、EKPower等产品为客户构建数字化场景,基于连接、数据、赋能的数字化思维,让业务和技术相互融合,通过业务在线化与业务数据化帮助客户构建持续竞争力。
班德瑞:专注环保能源,以专业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助推行业可持续发展
班德瑞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供应链生态,凭借专业技能为环保和能源行业提供工业品采购和管理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采购透明、生产提效和运维降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班德瑞将不断夯实和积累产业洞察、资源整合、平台赋能、技术实现和运营管理方面的核心能力,为产业提供商品、咨询、内容、技改等全链路的深度服务。
丨供应链技术服务商
星苹台:数字化采购路由器,高效链接产业链供应链
星苹台开放采购数字化技术,转型为政企采购聚合平台,通过“B2B电商网络交易平台”和“电商中台运营系统”,助力中小供应商快速启动B端电商,提供入驻便利、数字化提效及集约化资源。星苹台成为服务下沉市场数字化采购的路由器,助力中小企业接入数字化采购全国大市场,在采购数字化浪潮中发挥独有的下沉服务优势。
天源迪科:智能化技术+专项团队+数据沉淀,AI全面赋能采购供应链
天源迪科AI+采购智能化产品矩阵,覆盖采购供应链各个环节,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的全面优化;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实现了物资、商品数据的标准化,使得商品和物资的匹配更加智能、高效,大幅提升采购智能化水平;通过三大数据源、四大管控策略和六大应用场景,赋能企业采购合规性提升,实现数字化供应链降本增效,有效解决物资价格难题。
北京筑龙:结合大模型持续拓展“大采购”智能化能力及落地应用
北京筑龙是京东战投的行业内专业化公司,结合多年积累的行业知识以及信任、风险、安全管理框架确保大模型得以在B端采购行业落地。在为众多超大型及大中型国央企和集团化民营企业提供采购平台服务的同时,形成智宇AI应用范式,持续拓展“大采购”的智能化能力。
一采通:深耕数字化采购市场,全流程智能化助力央企采购商城价值跃升
一采通为中粮集团构建中粮E采商城,形成“一套体系,两种模式,三化驱动”数智化采购平台,以集团智改数转规划为导向,建立多级集采集管与采购交易全程数智化体系。一采通从采购品类端切入,以品类供需特征构建采购管理策略,形成一套战略采购和供应链价值实现的系统性产品、体系、方法、工具及过程,引领行业新潮流。
06
三大挑战四大机遇
数字化采购随着范围、角色的不断延展,面临各种挑战,包括“平台化带来品类品质动态管理挑战、数据要素准备不足制约智能化进程、数字化采购创新与规制建设创新存在磨合期”等等,但这些挑战都是数字化采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这些挑战会被逐渐化解,而且化解这些挑战时,数字化采购也到了新的战略机遇期,其中四大机遇是“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数字化采购提供用武之地、绿色低碳成为采购及供应链数字化的新动力、AI落地为数字化采购各方提供创新机会和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数字化采购相辅相成”。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数字化采购发展的前景广阔。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