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服务创新产品 恒洁助力家居行业“以旧换新”政策显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7-08





今年以来,国务院、商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多部门频频推出鼓励家居消费“以旧换新”政策,明确家装厨卫焕新是新一轮“以旧换新”的重点。

家居品牌积极响应政策,近期包括海尔智家、方太、恒洁等家居品牌集中更新产品、升级服务,持续推出“以旧换新”补贴和服务。其中,“恒洁焕新IP系列活动”“恒洁闪装3.0品智燃GO节”等多项活动,均被推荐入选商务部《2024重点消费促进活动安排表》。

焕新IP迭代服务响应家居行业“以旧换新”

家居行业利好政策不断,为释放更多家居消费潜力持续注入动能。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4月,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多部门联合推出多项房产新政措施……此外,据住建部数据,2019年至2023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万个,惠及居民约1亿人,老旧小区改造的大面积展开有望带动室内焕新需求。

政策全面推动家居焕新,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以及激活内需、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公开资料显示,家居企业纷纷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全面推动中国家居行业快速发展。其中,厨卫品牌方太近期举办了以“蝶翼·蜕变”为主题的新品发布会,并联合京东举办热水器蝶翼M系列新品启动暨幸福万家计划,致力提升用户智慧健康、悦目共享、至臻优雅的进阶厨居新体验;海尔智家亦于年内对CANDY进行了品牌焕新,定位更加年轻化、科技化、时尚化,并利用“互联网+回收”创新模式,在青岛莱西打造全国首座再循环互联工厂。

作为卫浴领域的新国货品牌,恒洁紧扣“品质”和“焕新”两大时代关键词响应政策,“焕新城市计划”和“恒洁闪装”双IP并行,相互加持,成为家居焕新消费市场中用户的首选。

作为由恒洁率先发起、覆盖全国并带有公益性质的大型市场行动,恒洁“焕新城市计划”立足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通过老旧房屋的改造、卫浴空间功能升级等方式,推动用户家庭卫浴空间的焕新,成为大家居产业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平台和IP。自2021年12月从天津始发以来,已走过重庆、西安、无锡、南京、太原等四十多个重点城市,得到当地政府、行业协会、大型商超、品牌地产、头部装企、设计师群体的倾力支持和广大消费者的热烈欢迎。

而在卫浴空间升级焕新需求上,是否能便捷、省心、快速实现焕新过程无疑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痛点。为此,恒洁闪装服务全新升级为“闪装3.0”一站式全卫焕新,在以往3小时全卫焕新+8大免费服务基础上,新增2天旧卫微改服务,以及10天全卫空间改造解决方案,通过创新品质服务,让消费者二代换新需求不再有后顾之忧。

洞察消费新需求持续产品创新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此前发布的《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家居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质量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初步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更高水平良性循环。

当前,中国家居行业进入存量化拐点,追求体验、高品质的服务消费成为趋势,也是家居领域激发消费潜能的突破口。对于企业而言,只有不断寻找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给予更多有温度的解决方案,才有可能在行业中保持领先。为符合当下消费者需求,不断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定位新国货卫浴品牌的恒洁,近年通过洞察消费新需求,除了不断升级服务,还持续进行产品创新。

5月中旬,恒洁举办了以“总有美好在此间”为主题的新品发布会,“品质生活”全卫空间解决方案全新亮相,“悦·羽枫”“悦·瑾然”等全卫空间解决方案通过设计、产品、服务三位一体,满足现代消费者定制化、个性化的需求。而其中首发的双零压系统破解水压局限的智能马桶R10、无水箱设计并实现高效静音冲洗的N8S壁挂智能马桶等新品,也通过技术创新与人性化功能,为消费者带来品质卫浴生活体验。

恒洁响应“以旧换新”政策的系列举措也得到了行业及相关部门认可,5月16日,恒洁作为卫浴行业受邀代表参加商务部、天津市政府主办的“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分享在“焕新”领域的探索与成果,展示了积极助力以旧换新行动的推进与实施。

据《2024年中国家居市场消费洞察》报告统计,泛家居全渠道销售额2023年达4.6万亿元,2027年预计超5.3万亿元,在存量房需求释放与智能家居品类创新等推动下,家居消费将展现较强的增长弹性。而恒洁包括焕新城市计划、闪装3.0全新升级在内的一系列“焕新”举措的实施,以及恒洁创新产品的迭出,让恒洁以品质服务焕新美好生活的理念更进一步深入人心,既体现了恒洁积极响应“以旧换新”政策,助力政策落地显效,也展现了其致力于焕新中国家庭品质人居,引领行业向更高水平良性循环的初心与使命。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