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艺融合 协同发展 浙江杭州:加快打造“环之江文化创新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7-05





61a9189bc9bb8d39cb3c376d9f4c0708_1720145946878010.png

  7月4日,浙江杭州艺创小镇举行“加快‘环之江文化创新圈’建设工作推进会暨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仪式,以发挥“三校一镇一街”的资源优势,打造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文化创新集成和产业培育孵化机制。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傅巧玲、浙江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均寅、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崇辉参加会议并致辞,西湖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扬作总结讲话。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品芳,国科大杭高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陶立,区领导李扬章、俞晖,西湖区各部门、镇街、平台、国企主要负责人,环之江文化创新圈“三校一镇一街”联建组成员单位负责人、成果转化项目负责人、企业代表等百余人参加会议。


  环之江文化创新圈由艺创小镇联合中国美院、浙江音乐学院、国科大杭高院、转塘街道共建联建,是西湖区大力发展高校经济,全面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奋力打造“科教文创高地、活力品质城区”的重要举措。


  会上,介绍了环之江文化创新圈的建设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发布支持创新圈建设的“五类十条”产业政策,解读创新圈联建运行机制。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傅巧玲、浙江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均寅、国科大杭高院常务副院长郑崇辉)等20余位专家受聘为创新圈建设咨询委员会专家,授牌成立数字视听和创意设计产业、数字音乐产业、“AI+文创”产业、转塘艺术生活街区4个联建组。中国非遗文化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创意设计和数字美学产业基地、中国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智能处理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无垠之境艺术社群、BAC艺术社区、大岭艺术街区、外桐坞艺谷文创区9个校地合作项目分别与艺创小镇、转塘街道进行成果转化项目签约。


  推动校地合作纵深发展


  从校地点对点合作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到产教平台连点成线的省级特色小镇,再到如今的以线带面的环之江文化创新圈,之江地区校地文化科艺融合发展已然横亘了17年的风景。


  故事要从2007年说起。彼时,西湖区与落户之江的中国美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多元政策支持,并经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于2010年共建中国美院国家大学科技园。2015年,西湖区紧抓浙江省打造特色小镇契机,联合中国美术学院和新落户之江的浙江音乐学院申报共建西湖艺创小镇,让“两校一园一街”多点耦合,发挥资源集聚效应。2019年,浙江省提出建设之江文化产业带,其核心就位于之江地区。2023年,之江文化中心建成启用,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开工建设,西湖区开启了校地合作的新局面,先后在艺创小镇申报设立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衔接,推动“之江发展核”成为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以艺创小镇为载体外拓的环之江文化创新圈,总体空间格局为“一中心一谷八园三区”,即之江文化中心,凤凰谷单元,凤凰创意国际、凤凰创意大厦、象山艺术公社3个核心园区,西投横创、西投艺高、云栖名筑、艺音金座、BAC象山麓5个招商合作园,以及中国国际影视合作区二期、西溪511、之江编剧村3个政策拓展区。核心园区文创企业超过2300家,总营收规模突破35亿元。国家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50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中,有75%以上在技术、成果和人才方面与高校院所有实质性的联系,师生创办的企业超过200家,培育了2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2家省科小企业,引进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副高及以上职称360余人、海外硕士团队20个,在孵企业申报知识产权431项、申请授权发明专利21个。


  同时,创新圈分南北片区构建了“南来北往2+5”之江艺术矩阵。南区以之江文化中心、转塘艺术生活街区为2大阵心,全力发展文化产业+艺术商业,打造现代化国际文化创新矩阵;北区以大美创意园、白桦崊手作园、桐美众创空间、外桐坞艺谷、大岭艺术社区为5大阵眼,聚焦服装设计、手工雕塑、摄影艺术等特色领域,打造以艺术成果转化为核心的成长型创新创业艺术矩阵。


  为持续推动环之江文化创新圈机制体制完善,经“三校一镇一街”共同商议,建立了“1个负责创新圈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的咨询委+1个负责创新圈日常协调的秘书处+4个负责推进科艺融合产业具体落地的联建组”的“1+1+4”运行体系,同时构建了干部共派、平台共建、产业共育、活动共办、政策共享、成果共展的6项机制,保障创新圈“自转”发力、有序运行。


  服务高校成果就地转化


  作为西湖区五大环大学创新圈中最具科艺气质的圈层,科技为本是环之江文化创新圈的靓丽底色。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国科大杭高院每年培养技术人才3000余名,创新动能强劲,建圈成果初显。


  布局“1+3+8+N”成果转化平台。在艺创小镇设立1个科技文化创新咨询服务中心,实施“十进艺创”为企业办实事服务;提供1500方6至12个月“零成本”创业模拟营地、2万方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8万方市级大学生创业园3个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以及转塘街道“之江科创陪跑空间”;以“八园”为基础形成“8+N”个产业加速平台,其中3个核心园区引育“三校”师生企业500余家、平均入驻率将近90%。


  落地“两类三批”成果转化项目。聚焦研发创新,和国美打造中国非遗文化产业研创中心、国家重大题材美术研创中心;和浙音开发数字音乐智能处理文旅部重点实验室。聚焦成果转移转化,联动国美打造之江微短剧产业+AI影谷拍摄基地、虚拟影像科技产业基地、小游戏产业基地;联动国科大合作共建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国科大杭高院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中心实践创新基地在艺创小镇挂牌。


  出圈出彩现象级成果转化活动。活动出圈,做精视听创新、文艺两新2个国字号活动品牌,围绕“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筹办中国视听创新大会,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分会场青年动画电影周吸引全网5000万人次关注。每月举办“凤凰艺市”和“美遇集”两大艺术市集,与国美团队合作运营小冰岛光影艺术等精致文旅IP,“五一”期间登上抖音杭州榜。作品出彩,打造N个爆款作品体系,与国美团队合作完成云栖艺创通道、艺公园建设和小冰岛整治提升工程;1905文化传媒与中国美院电影学院联合摄制系列精品短剧《爱之城@》,广电总局重点动画项目《苏东坡》、国产3A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等作品均依托高校人才参与制作。


  配套“五类十条”产业政策


  除了共建机制、落地科艺成果转化项目,活动现场西湖区还发布了《环之江文化创新圈“五类十条”产业政策》,面向高校科艺融合创新项目落户、师生创业孵化、成果研发转化、精品创作、企业发展5大类别,配套提供房租补助、模拟创业、研发补助、投融资奖励、作品备案奖励、产品销售奖励、企业资质奖励等10条激励政策,让各类人才放心创业、安心精经营、舒心生活。


  下一步,艺创小镇按照环之江文化创新圈任务目标和工作部署,深化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国科大杭高院、转塘街道“三校一镇一街”共建共联、协同发展的创新格局,用好“1+1+4”的运行机制,聚焦科艺项目合作、存量空间联动、文旅生态共融,持续探索“书架”到“货架”的转化之路,持续扛起西湖区文化产业主阵地的使命担当。(李玲)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