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建安:合作社里话振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7-05





田家少闲月,夏季人倍忙。在建安区蒋李集镇李士坊村田野,随着轰隆隆的声音,一辆红色的灭茬培土机,灵活的穿越在烟田,一边灭茬一边培土,田野上,不时出现三两只振翅飞翔的鸟儿,机械走过后留下一列绿油油的烟叶,像个骄傲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站在垄上屹立不倒,不到一刻功夫,半块地已经作业好了,烟农靠在路边大树下看着大铁牛忙进忙出的在田野穿梭,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这个画面是烟农李晓兵近年来积极探索农机农艺融合,通过机械化赋能助力烟农降本增效、轻松种烟的一个缩影。

李晓兵今年43岁,建安区蒋李集镇李士坊村人,2013年投身职业烟农队伍,2020年成立天叶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连续11年的烟叶生产收购经验,因机械化作业效率高、专业化服务好、烘烤质量优、带农致富强,现在的他不仅是烟叶种植的“土专家”,更是村里致富的“带头人”。2021年天叶烟叶种植合作社被选入河南省烟农专业合作社目录。

机械化赋能 让烟叶种植更轻松

“种烟是紧跟农时节令、时间紧工序多的‘紧要活’,是技术要求高、管理标准严的‘技术活’,更是用工需求高、劳动强度大的‘体力活’”提到近些年的烟叶种植,李晓兵深有感悟。

“但是,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务工,村里留守劳动力又普遍年龄偏大,用工荒、用工难问题已经成为横亘在烟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座大山”。

同时面对基础设施不完备、农村劳动力紧缺、烟叶标准化技术落实难的棘手问题,他深知只有机械化种植管理烟田才能真正把烟农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有推进农机技术装备升级和农艺操作标准统一才能真正提升烟叶质量。

多年来,他积极探索机械种烟的发展道路,一边购置大量适宜农机农具,一边坚持用中改改中用,根据烟叶种植各阶段技术标准不断尝试改良烟叶机械,破解“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等难题,现在的他俨然一名机械“小能手”。

“在烟草公司的引导下,我们合作社先后购置、改造、联合研发适宜农机具130余台,建立专门的农机存放库,推广新型烟麦复合种植播种施肥起垄一体机,推动粮烟协同新业态,服务能力达2万余亩,服务烟农500余户,从育苗、机耕、起垄、覆膜、植保、烘烤、拔杆等7个环节机械化率达90%……”

通过“机艺田服”融合改造,合作社专业化服务能力覆盖全区,同时具备跨区作业能力,烟叶生产重点环节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0%,烟叶降本增效提质效果显著,让轻松种烟真正实现。

产业辐射,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小家富而不忘乡邻。烟叶种植尝到甜头的李晓兵想到可以组织周围村民一起加入到烟叶种植中,说干就干,2020年,他带领本村及邻村村民成立了天叶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200余亩,每年种植烟叶2550余亩,发展职业烟农28户,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为农户提供烤烟种植技术、免费提供烤烟房等,带领大家共同走上“金叶致富路”,2023年亩均净收入达3100元左右,烟农户均收入24.8万元。

烟叶种植不仅织就烟农丰收梦,烟叶生产全流程从犁地、育苗、种植、管护、采摘、烘烤都需要大量人工,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在李士坊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每天早上三五成群的村民扛着各式各样的工具,匆匆忙忙赶到村内的产业基地或合作社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收工又回到家中,过上了就业增收与照顾家庭“两不误”的日子,范根有便是其中之一。

“以前在外打工虽然赚钱,但也牵挂家里的老人小孩,心里空落落的不是滋味。现在不用出远门就能去合作社打零工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照顾庄稼,感到特别踏实幸福。”范根有高兴地说。

目前,合作社建有烟机库、分拣仓储库、烘烤工厂、智能温室育苗大棚等,以烟叶生产收购专业化服务为依托,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增收,为300余人提供了就业机会。2023年,仅秋收就雇佣季节工人150余人,人均增收15000元左右,让产业振兴“输血”变“造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一副村美民富产业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蒋李集镇徐徐展开。(边亚梦)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