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宜章:守护好每片“黄金叶”“幸福叶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7-04





进入7月,湖南宜章烟区迎来了烟叶烘烤与分级的繁忙季节。7月4日上午10点,宜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黄沙镇大黄家村二组的烤房群里,烘烤好的烟叶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烟农们满脸笑意地忙碌着,将精心烘烤的烟叶搬上运输车,准备分级。

今年以来,宜章县局(分公司)通过健全烘烤与分级技术指导,强化预检管理,前置收购流程,提升烟叶质量,确保烟农增收,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助力乡村振兴。

“保姆式”烘烤技术指导让烟农更安心

“烘烤是烟叶质量的关键,烤得好才能卖个好价钱。”在黄沙镇新桥村烟农刘大明家中,黄沙烟叶生产收购站技术欧阳涛正在进行烘烤技术指导。

欧阳涛详细讲解了烘烤过程中温湿度的控制技巧,并手把手地教刘大明如何根据不同的烟叶品种和成熟度调整烘烤参数。刘大明边听边点头,对欧阳涛的指导赞不绝口:“以前总是凭感觉烘烤,有时好有时差。现在有了技术员的指导,烘烤效果明显好多了。”

为确保每片烟叶都能得到精心烘烤,宜章县局(分公司)组建了一支由30名技术员组成的专业指导队伍,深入到各烟农家中进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从烘烤前的烟叶采摘、编竿,到烘烤过程中的温湿度调控,再到烘烤后的冷却、下炕,技术员们全程跟踪服务,确保每个环节都做到位。

“贴身式”分级技术服务让烟农更放心

在黄沙烟叶生产收购站的烟叶分级区内,技术员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指导专业化分级队伍进行烟叶分级作业。每一片烟叶都要经过仔细的检查和分级,才能进入交售环节。

“分级是提升烟叶纯度的关键,我们的分级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分级又快又准,烟农们都很满意。” 黄沙烟叶生产收购站副站长蒋闻予介绍说。

近年来,宜章县局(分公司)积极创新,实施了“分级托管”服务模式。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分级队伍,进一步提高分级的效率和准确性。分级队负责分级人员的招聘、培训和管理,确保每名分级员都具备专业水平。

在分级过程中,技术员们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操作,对每片烟叶进行细致的检查和分级。分级后的烟叶按等级分类,捆扎存放,等待下一步的交售环节。

“现在的分级服务真是太专业了,我们交售的烟叶品质提高了,收入也跟着增加了。”正在等待分级的的烟农张艾山满意地说道。

“安检式”上户预检管理让烟农更舒心

为了进一步提升烟叶收购的规范化水平,宜章县局(分公司)还强化预检管理。每片烟叶在交售前都要经过严格的预检,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在赤石乡渔溪村第1村民小组周伍俊家中,技术员王强正在进行烟叶预检。王强仔细检查了每捆烟叶的紧实度、水分含量和非烟物质含量,并逐一进行了记录。

“预检是保证烟叶质量的重要环节,只有经过预检的烟叶才能交售。”王强介绍道。周伍俊一边看着赵强忙碌的身影,一边感慨道:“以前总是担心交售时被退货,现在有了预检,心里踏实多了。”

宜章县局(分公司)建立了一支由20余名烟叶技术员组成的预检队伍,按照每1000-1500亩烟田配备1名预检员的标准,确保每片烟叶在交售前都能得到全面的检查和评估。预检员们不仅对烟叶进行质量检查,还帮助烟农解决在烘烤和分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数据式“收购信息管理烟农更省心

按照计划,在烟叶收购过程中,宜章县局(分公司)还将引入了信息化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了收购的规范化和透明度。

他们将在每个烟站的收购入口处,安装信息化人脸识别设备。烟农在交售烟叶前需通过人脸识别验证身份,确保交售流程的安全和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收购效率,还杜绝了跨区交售和借卡交售等违规行为。

“我们计划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收购流程的全程监控和管理,确保烟叶收购的公平、公正。”宜章县局(分公司)党组成员、副经理周路说道。

在收购过程中,宜章县局(分公司)还将继续推行“一刷三拍”收购管控模式。在“刷”的环节,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烟农身份进行验证,确保交售的烟叶来源合法。在“三拍”环节,通过在收购现场安装高清摄像设备,对烟叶交售过程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的监控,确保每一片烟叶的质量都能得到保证。

通过健全烘烤与分级技术指导、强化预检管理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提升烟叶的质量和收购效率,还能促进烟农增收,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烟叶收购一头连着烟农、一头连着工业企业,我们必须严格抓好每一个环节,确保烟农和工业企业都满意。”该局(分公司)党组、局长、经理刘卫华表示。“收好每一片烟叶,助力乡村振兴。这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将继续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守护好每一片‘黄金叶’‘幸福叶’,为烟农增收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胡镕东)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