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广袤田野上,青年队伍逐渐成为了农业现代化奔涌潮流中的“一池春水”,他们有情怀、善学习、肯钻研,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献力闪光。
株洲市茶陵县界首镇大新村有一名“吃铁80后”烟农——陈世武,“皮肤黝黑、身材瘦小”是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墨水不吃、喜欢吃铁”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自我调侃。他用机械知识和勤恳汗水在乡土大地奏响青春奋斗曲……
陈世武仔细察看二段式烟苗
“新农人”遇上“金叶子”,奏响返乡创业曲
早些年,从小喜欢捣鼓机械的陈世武带着妻子儿女在广东一家机械厂当学徒打零工,虽然掌握了一身技术,挣的钱却不多,家庭开销吃紧,吃穿住行都成问题。2014年,眼看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陈世武决定放弃外面的工作回乡创业。
烟叶是陈世武从父母手中接下的“接力棒”,也是带他追求向往生活的“金叶子”。“我从记事起,家里就在种烟,父母也算是铁杆烟农了,我也从小就会帮父母编烟、烘烤、分级。”
茶陵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技术员了解到他的想法后,主动跟他联系,经过几次交谈后,陈世武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现在政府和烟草公司都很重视烟叶产业发展,既有政策扶持,还有技术支持,这么好的发展环境,只要努力干,日子总会一天天好起来。”
第一年,陈世武种了30亩地。他积极参与茶陵县局(分公司)组织的“金叶课堂”培训,他虚心求教精进自己的生产技术,交烟后纯收入有2万多元。“看得见”的回报给陈世武吃下了一颗“定心丸”。随着种植经验的丰富、管理能力的提升,他决定扩大种植规模,从30亩扩大到60亩,2023年年收入达20万元左右。陈世武的烟田增收已超出全县平均水平,成功奔向“致富路”。
“小发明”改造“老把式,奏响致富增收曲
陈世武为起垄机的犁电焊
茶陵县局(分公司)积极响应烟叶生产现代化要求,聚焦烟农生产费工费时的“痛点”环节,依托金犀合作社平台,大力推广简易便捷的农用机械在烟叶生产全过程运用。
作为村中远近闻名的“机械能手”,陈世武对这类农用机械十分感兴趣。在推广试验过程中,他感受到了“种烟帮手”带来的便利,便自己购入了1台起垄机。但新购置的起垄机刚开始使用时“水土不服”,起的垄体矮小,而且沟里都是泥土,后期还需耗费大量时间开沟清沟。于是他将自己水稻收割机的液压缸取下,加装在起垄机上,经过多个日夜连轴试机,终于达到了想要的效果:垄体饱满,沟壑干净,围沟也有,还将每亩地人工成本节省300余元。茶陵县局(分公司)集其智慧研发了“液压铧式犁”起垄机装置并获得专利。如今,该装置已在全县推广使用。
“世武将乐于思考贯穿在生产的每个环节,凡是能够达到减工降本的农机农艺融合的‘小发明’‘金点子’,他都会率先采用、主动推广。”茶陵县局(分公司)烟站站长对这位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小伙子充满了欣赏。
陈世武驾驶起垄机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奏响乡村共富曲
陈世武在田间劳作
得益一方水土,回报一方乡亲。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他深知凡事亲力亲为是天方夜谭,因此在自己种烟致富的同时,还帮助乡邻减轻劳动负担,为身边的乡亲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在平时,他会手把手教身边的老烟农和雇工操控智能设备,“友情接单”农机改装和修理;逢年过节也会请雇工们一起吃饭,送送牛奶、鱼和肉,谁家有个困难事时,他也会伸出援助之手。短短几年时间,他带动了周边10多户“80后”返乡青年加入了种烟队伍,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种植烟后晚稻有利于来年烟叶的生长,也能为烟农增收拓宽渠道。茶陵县局(分公司)坚定“以烟促稻、以烟稳粮”的思路,积极打造烟稻深度融合产业。但晚稻种植时间正好与烤烟分级保管时间上“撞个满怀”,很多烟农请不到工,烟田就此荒废。村“两委”了解到陈世武在烟农队伍中的积极影响,与他一起联系专职水稻插秧工作队,破解了大家“请工难、用工荒”的窘境。在他的主动带领下,所有的烟田都种上了生机盎然的水稻,为村民创造多渠道收入,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人对家乡始终有着特别的情感,现在能在家乡照顾父母,也能陪在孩子身边守护他们成长,是我心中‘稳稳的幸福’。我也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同龄人们,农业、农村一样能有大作为!”陈世武说道。(谭观萍)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