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产险防汛抗旱显真情,以实际行动书写责任与担当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6-25





  平安产险高度重视,秉承“金融为民”初心,充分发挥保险企业社会稳定器与经济减震器功能,积极落实防汛抗旱应急政策号召,第一时间做出部署、统筹安排,全力做好防灾减损和客户保障服务,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闻“汛”而动,深入一线救灾理赔


  当前,南方多地持续出现强降雨,广东、福建等地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平安产险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前往各受灾地予以支持,全力投入到受灾地区理赔服务中。


  在广东梅州


  6月17日,梅县松口镇水产养殖户李先生的养殖场因洪水过境导致部分水面漫堤,农户第一时间通过爱农保进行报案,并根据平安应急服务提示预先准备了相关报案材料。平安产险理赔人员接到报案后,了解养殖户受损面积较难确认,即决定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予以支持。但由于道路受损,在没有导航前提下,他选择走山路,穿过老林,抵达水产养殖场。最终,在理赔人员协助下,现场确定漫堤面积,并在查勘养殖记录后,通过绿色理赔通道,减免单证快速为客户进行3万元预赔。


6月17日,平安理赔员李怿正在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为养殖户李先生查勘漫堤情况。


  6月16日下午16时,在接到蕉岭县、平远县的客户报案后,平安产险理赔员了解受灾农户当前阶段正是水产养殖收获前的关键时间节点,突发的强降水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为迅速帮助其恢复生产,平安产险工作人员迅速赶往现场进行查勘定损,4小时内即将赔款支付至客户账户,快速赔付和第一时间前往现场支援获得客户高度认可。

  在福建龙岩


  受低层西南急流影响,6月16-17日,福建龙岩地区普降暴雨,局部骤降特大暴雨,24小时过程雨量达到历史极值。面对灾情,平安产险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密切联动分公司,全力以赴投入到暴雨抢险抗灾行动中。


  6月17日上午8时,客户报案称在上杭县庐丰畲族人民政府车辆被暴雨水淹。平安产险查勘员范忠松在道路还未完全畅通的情况下,在淤泥道路徒步进入事故现场,为客户车辆做好施救、查勘、定损工作,用支援的速度、专业的赔付和温暖的服务,诠释着平安的专业守护与温暖力量。

平安产险龙岩车险查勘员踩着淤泥,深入受灾地区开展车辆查勘、定损工作。


  “渴”不容缓,全力抗旱保夏播


  近期,河南省持续经受高温和干旱天气双重考验,土壤失墒严重,旱情持续发展。为此,平安产险勇担责任,多措并举,积极投入高温抗旱和播种保收工作,全力以赴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农民利益。


  打井取水,农作物迎来“生命水”


  驻马店新蔡县部分乡镇旱情严重,农业用水短缺,部分水井枯竭少水。平安产险河南分公司工作人员闻讯而动,立即前往新蔡调研农户需求,了解到因无水可用导致秋作物无法播种出苗后,工作人员快速联合新蔡县政府和水利部门制定抗灾方案,提供100万元乡村振兴抗旱专项资金,聚焦新蔡县打井工作,解决灌溉用水困难。

  紧急支援,救援物资纾难解困“润”民心


  由于旱情严重,农业用水时间集中,导致各地灌溉设备紧缺。平安产险河南分公司快速设立专项抗旱资金200万元,发挥集团渠道优势,协助地方进行抗旱物资的协调与采买。当前,抗旱急需的高功率、高扬程潜水泵及配套设备已分批运往南阳、新乡、周口、焦作和平顶山等地,用于秋粮抗旱灌溉工作。周口市沈丘农户表示,“今年天气干旱,一直没下雨水泵不够用,浇水跟不上玉米种不下去,平安提供的水泵可是解了燃眉之急,而且后边如果有雨灾涝灾,还可以用于抽水排涝”。

  多措并举,保障河南农业稳定生产


  此次高温险情,平安产险河南分公司依托平安科技,加强灾害预警,借助基层协保员,密切关注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和高温天气变化,每日通过信息平台及微信等渠道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提前预防灾害影响。在后续作物出苗后将持续加强作物生长监测,持续跟踪作物生长长势,做好全程风险把控。


  除了专项资金和物资支持,平安产险河南分公司还联合农业专家进行农技指导,提供造墒保水方案,助力落实抗旱播种等措施。对在基层值班人员给予防晒用品、饮用水、食物等物资捐赠,确保夏粮理赔和秋粮种植工作顺利推进。同时,开辟旱情理赔绿色通道,确保受灾农户及时获赔。


  未来,平安产险将继续坚定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充分发挥保险“稳定器”和“减压器”的作用,持续关注极端天气对市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保险的“保、防、救、赔”一体化综合服务体系,继续做好保险理赔和贴心服务工作,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平安力量。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