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6日11时,由清华大学核心团队历经近20年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数万次试验验证,研发的气动式海浪发电装备“华清号”成功下水。自此,为人类充分利用海洋能资源,解决深远海能源供给难题,开辟了一条全新有效解决途径。
“华清号”的成功下水,践行了关于“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等重要指示精神。对有效支撑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建设海洋强国和海上丝绸之路,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和海洋经济壮大,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在海洋能源利用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海洋能首席科学家张永良介绍,“华清号”的特点在于安全可靠、宽频高效、布设简便、易于维护、性价比高,在12级台风期间仍能可靠发电,该项技术成果各项性能指标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按照国家技术成熟度评价标准评价已达到8级(最高9级),基本具备了产品产业化条件。
新一代海浪发电装备,突破了海浪发电领域系列关键技术瓶颈,发明了高效宽频波浪能俘获技术,研制了U型流道空气透平机,实现了全海况条件下高效安全可靠发电,预期发电成本可降低至0.2元/千瓦时。从而使海洋能资源的产业化、规模化开发利用在真正意义上得以实现,这是继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后在清洁能源领域对人类的又一巨大贡献。仅发电一项,预期全球海浪发电市场就达数万亿元,带动产业效能可达几十万亿元。
这一创新技术成果,获得了包括第75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金奖、第9届国际新科学发明最佳研究者奖、第6届国际功能材料与结构力学研究奖等国际性奖项,以及国际能源领域最高奖ENI提名,获得了授权专利18项。该成果交叉融通了海洋动力、能动工程、电机工程、智能控制、监控量测、机械制造等学科,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可。团队负责人张永良教授表示,他们将在已获成就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拓展性研究,推动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尽快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中海华清作为该项目的转化平台,致力于打造中国波浪能发电新名片,抢占国际波浪能利用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制高点。
该成果的发布,必将引发国内外各界对海洋能源利用的广泛关注。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海洋能源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推广,将对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出席仪式的清华大学有关领导表示,作为国内顶尖学府,清华大学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海洋发展战略,始终站在科技创新的前沿。此次海洋波浪发电装备的研发成功,再次证明了清华大学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领先地位。清华人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华清号”的成功下水,标志着海浪发电技术装备进入新阶段,为后续产业化应用奠定了扎实基础。
江门市委市政府、清华大学、参研企业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下水仪式。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