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燕:客户的好帮手 同事的好大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1-04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一份伟大的成就,无不立足于平凡的岗位和工作;每一段不凡的人生,无不依托于平凡的日积月累。东阳烟草就有这样一名党员客户经理,她叫张春燕,于1999年加入东阳烟草,历任网点内勤,仓管员,电访员,后来县市合并,又去往金华工作,在2010年回到东阳后成为了一名女客户经理。女性特有的亲和力,让她与同事打成一片,相处融洽;细致的观察力,让她能够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韧的毅力让她能够一直默默的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这一耕就是二十四年,二十四年的光阴也让她在这平凡中绽放出不一样的精彩。

勇挑重担的共产党员

张春燕同志是客户经理,更是一名党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她总是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奋勇争先,攻坚克难。2018年初,公司提出了要建设终端示范区,要求终端要连街成片。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要连街成片,意味着那一块区域将不存在任何死角,但每一块区域总会有那么几个钉子户不愿意配合公司的新政策。任务一下来,没有哪个客户经理肯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然而,当时作为横店市场部唯一的女客户经理,也是共产党员的张春燕站出来主动请缨。当时她主要负责横店片区,横店镇区房租高,而合同又是每年一签,因此店面转手率高,客户成长意愿不强。面对重重困难,张春燕不讲条件、不计回报,义无反顾接下重任。


为做好终端示范区的连片工作,张春燕经常加班加点,她坚信只要努力,一定能够成功,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堡垒终会被攻克。通过对钉子零售户培训指导,分析零售户店面形象对生意的影响,介绍加入现代终端能够带来的变化和好处,并定期组织诚信互助小组参观形象示范店,逐步劝服零售户进行终端提升。通过不懈努力,张春燕建成现代终端78户,占比40%,初步达成横店镇区现代终端无死角的局面。

解困扶贫的好帮手

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客户经理,张春燕观察入微,服务周到,全方位帮助零售客户提升经营。横店江南路路口的传家烟酒,是张春燕扶持建立的第一家香溢加盟店。起初该店商品五花八门,店面杂乱无章,张春燕一上门沟通,老板娘就大吐苦水,抱怨生意和房租,言必称“这个地方呆不牢”。

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张春燕对零售户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分析,发现老板娘一直在忙着办理孩子入学的事,没有心思进行经营提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张春燕主动帮忙协调。再次登门,老板娘韦施萍拉着张春燕的手一个劲的道谢。为了帮助零售户更合理的利用店堂空间,张春燕又帮忙进行店面设计规划,舍弃了一部分低动销的商品,并进行了分区陈列展示,将烟柜放置在最显眼的店门口位置。通过形象提升,该店卷烟销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高档卷烟的销量提升了40%,整个店的营业额也比之前增加了45%,借用老板韦施萍的话说:“我得到的一切都离不开张经理的关怀,没有张经理的指导,就没有现在的我。”


张春燕一直重视对片区内弱势零售户的帮扶工作。零售户张庆祥是位残疾人,店主一家三口都是靠小卖部经营为生,同时还接些手工活来填补家用。在平时走访时张春燕就会帮助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忙整理柜台,收拾货架,碰上手工活来不及做要赶工,张春燕会利用休息时间帮助他们加班加点赶急件,并鼓励零售户要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每逢节假日还会去探望他们,为他们送上一份节日祝福,真正把帮扶落到实处,落在零售户的心中。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却也迎来了家人的抱怨,张春燕的家就在横店,但是她却从不回家吃午饭,午休时间也总是在忙着为零售户服务,下班了只要零售户一有事情找她,她总能第一时间赶到,家里两个孩子都抱怨说:妈妈只知道忙自己的工作,从来都没有时间陪我们。

聚合同事的好大姐

张春燕作为市场部入行最早的老员工,又是工作上当仁不让的模范标兵,是“钦定”的新员工导师,帮助一位又一位新员工成长。“有困难,找张姐。”这是市场部新员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客户经理工作纷繁复杂,育品牌、建终端、推广非烟、推进四全门店建设等等,很多的同事只能跟着任务走,张春燕积极总结工作经验,主动帮扶身边同事,与年轻客户经理、新转岗同事结成互助小组。她常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带领年轻员工走市场、访客户,面对面进店指导装修改造,手把手教学商品陈列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与客户沟通的技巧方法。

疫情期间,上级要求市场部全体员工上下班两点一线,在市场部线上走访办公,尽量不在外面吃饭。得知此事,张春燕与大家商量如何做到安全防疫与健康饮食两不误,并提出由她利用午休时间为大家制作营养午餐,“就像个大姐姐一样照顾我们,太暖心了!”同事们这样说。作为市场部唯一的女性,办公场所卫生常年都由张姐负责清理;每当节假日值班,张姐总是抢着包揽“我家离公司最近,就由我来值班好了”。

张春燕辛勤热情的付出也得到了公司的肯定,她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平凡中造就了不起。(浙江东阳:马晓伟、徐朝阳)



  转自:永州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