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带班开始,我就一门心思想把班组带好,带成标杆,带成典范!”2022年五一前夕,河南中烟许昌卷烟厂制丝车间生产甲班被河南省总工会授予“河南省工人先锋号”,面对媒体的采访,班长张润泽这样说。
近年来,雷厉风行的张润泽用“严味儿”“汗味儿”“情味儿”,带出了一个作风好、业绩优、队伍强的优秀班组。
严味儿
图为:张润泽认真查看切丝机工艺参数
“班长很较真,原则性强,班组纪律、工艺技术标准、岗位SOP贯彻落实从不打折扣,要求特别严!”这是同事们给张润泽的评价。作为一个生产型班组,抓质量、保生产是第一要务。可是,张润泽的“严”远不止于此。
车间的工作相对单一,员工容易产生应付工作的现象,创新力不足。班组青年职工占比超过60%,为了促进他们成长成才,张润泽立足学习型班组建设,开设了“智丝青年 我行我SHOW”单点课堂,下硬任务“逼”着青工学习思考,让他们立足岗位找知识点,化身老师为同事讲课;结合青工所学专业及个性特点,帮助他们规划职业发展路径,给他们创新思路,督促他们做课题、搞攻关。此外,为了给员工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他还建立了班组“云书馆”,上级精神、竞赛题库、好书好文……他将自己能想到的、职工需要的、有助于大家成长进步的资料都放在上面,并鼓励大家上传分享。如今,班组“云书馆”里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全,成为员工们提升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平台。此外,他还将新闻写作、青工领学、课件分享等内容纳入月度个人绩效考核,督促大家不仅要干好岗位工作,更要追求综合素质提升,能说会写,全面发展。
如今,“上班干工作,下班做课题”已是班组员工的常态,提起这个“严”班长,他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因为他们都是受益者。班组29名青工,个个都是企业的中坚力量,5名有中级职称,16名有初级职称,5名青工走上管理、技能岗位……
汗味儿
图为张润泽(右)与班组员工现场探讨技术问题
35岁的张润泽已在生产一线干了13个年头。这些年,他当操作工时,勤奋好学,白天上班,晚上“啃”课题;当跟班安全员时,认真负责,每日穿梭在生产现场……如今成为生产班长,处理突发情况、推进创新项目,他更是冲在前面,不怕苦累。
根据河南中烟生产安排,从2017年起,许昌卷烟厂开始规模化异地供丝,烟丝生产任务逐年增加。看着每天生产结束后同事们疲惫的身影,张润泽很是心疼。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成了张润泽心里惦记的事情。
2018年年初上班后,每天,无论哪个班组生产,总能看见他一手握着秒表、一手拿着记录本,沿着制丝线逐岗观察,还时不时围着设备打转。本来车间温度就高,加上忙碌、专注,一天下来,他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汗渍如同晕染开的小花,在衣服上绽开。3个月后,一份成熟的建议交到了车间领导手中,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即:《制丝PCF生产组织模式》在车间全面应用。
优化的标准换牌处理流程、准时开机表等下发到各个岗位,生产效率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全年生产时间同比减少20多天。
情味儿
张润泽的情味儿就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温润而泽仁”。班组员工们遇到困难事、烦心事,即便是钥匙丢失、工作证消磁等这样的琐事,但凡他知道了,总是记挂在心,工作再忙也一定会想办法帮助解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安排好生产工作的同时,张润泽还当起了“勤务兵”:为班组员工挨家挨户送工作证明,帮助居家隔离人员采购生活必需品,为封闭生产期间离家驻厂的员工准备常用药品……
今年10月中下旬,受疫情影响,许昌卷烟厂再次启动封闭生产。“29岁,吃碗面庆祝庆祝!”班组员工王启明的一条朋友圈引起了张润泽的注意,一个为他庆生的念头在脑海里浮现。当天生产结束已是晚上9点,王启明回到车间会议室临时改建的集体宿舍,正在他好奇为啥黑灯瞎火之时,工友们齐声唱起生日快乐歌,紧接着,投影幕布上播放了妻子的祝福视频。原来,张润泽考虑到王启明妻子即将临产,此时他必定最挂心妻子。于是,张润泽翻看班组员工家属通讯录,联系到王启明妻子,希望她录一个短视频送来祝福。这次难忘的生日,让王启明感动不已,也让其他员工实实在在感受到班组大家庭的温暖。
其实,在张润泽家里,妻子身怀六甲,还有上网课的女儿要照顾,在关键时刻,他毅然决然地舍小家顾大家,在生产一线最长连续奋战17小时,不但把生产安排地井井有条,连班组员工生活也照顾地十分周到。
牢记初心使命,坚守生产一线,张润泽用“三味儿”担起了生产班长的责任,也用“三味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王艳丽 王贝)
转自:永州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