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个转变” 打造世界一流“中国中铁电化”品牌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5-07





  中铁电气化局以引领行业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中铁电化”品牌为己任,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指引,不断加强品牌建设与管理,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15年,“中国中铁电化”荣获中国“自主创新品牌排行榜第一名”,成为中国行业龙头品牌。


  一、以技术创新做强品牌,不断取得新突破


  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做强品牌的重要内核,努力构建精干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补强和提高设计研发能力,实现行业技术引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构建了“重载、长大干线、高铁”三种制式的技术体系,全面掌握了电气化铁路设计施工技术体系、系统集成管理体系、高铁牵引供电系统关键产品研发和生产技术;构筑起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技术平台;积累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既有铁路大规模电气化改造的丰厚经验和技术;掌握了高铁的通信、信号、防灾等系统的专业技术和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等专业的施工技术;掌握了多种制式城轨牵引供电系统设计施工技术;实施“轨行设备+”研发规划,形成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的科研成果,保持“中铁电化装备领先”的独特优势,推动电气化铁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3.中铁电气化局承建的京张高铁进行联调联试,最高试验时速达385公里。.jpg

中铁电气化局承建的京张高铁进行联调联试,最高试验时速达385公里


  作为铁道行业标准归口单位和国家标准化组长单位,完成了众多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和行业重点科研项目,主持或参与编写了多部行业标准。先后荣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1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42项,开发工法320项,获国家授权专利245项,通过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2017年以来集团公司新开科研项目355项,其中重大28项,重点152项。新增股份公司科研项目26项,其中重大5项,重点3项。通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鉴定评审17项。组织并通过集团公司科研项目鉴定评审244项。


  2017年以来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或发明奖18项,编写了铁道行业标准12项。申请发明专利29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40项。软件著作权30项。《超级电容有轨电车充电轨系统》荣获第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二、以精品工程做优品牌,不断取得新跨越


  坚持把精品工程作为做优品牌的重要基石,把“提供绿色智能轨道交通产品和服务,为品质生活提速”作为电气化使命和最高追求。自1958年以来,中铁电气化局承建了很多标志性工程,从白手起家建成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成第一条单元重载运煤专线——大秦线;从建成时速160公里的准高速——广深线,到建成我国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客专;从建成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到建成世界最高水平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从建成世界首条高寒地区高铁——哈大高铁,到建成世界第一条穿越高原和风区的高铁—兰新高铁、建成世界地质环境最复杂的沪昆高铁,从建设第一条高速铁路精品示范工程京沈高铁,到建成我国第一条智能高速铁路京张高铁,中铁电气化局以追求卓越的非凡努力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为我国电气化铁路和高速铁路跃居世界第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铁电气化局获中国质量协会“全面质量管理推进40周年杰出推进单位”。集团所属一公司、建筑公司荣获“中国中铁三级专业工程公司20强”称号。

4.2019年11月26日,中铁电气化局承建的日兰高铁日曲段开通运营。.jpg

2019年11月26日,中铁电气化局承建的日兰高铁日曲段开通运营


  中铁电气化局抓住中国高铁“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机遇,以“四电”集成技术为引领,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中国中铁电化”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形象,实现从“借船出海”到“驾船出海”的发展目标,提升集团公司国际化水平。2014年以来,中铁电气化局承揽国际(海外)工程40项(在建8个),在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中做出积极贡献。


  截止2019年底,中铁电气化局荣获国家级优质工程奖101项,其中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3项,詹天佑奖22项,鲁班奖17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9项等。省部级优质工程奖288项。


  三、以工业产品做精品牌,不断取得新成果


  坚持把工业产品作为做精品牌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工业制造基地建设,提升工业产品制造水平。吸收引进国外高铁先进技术,形成了宝鸡接触网零件的工业产品品牌,在市场中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深入研究相关领域核心产品的制造技术,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快速持有核心产品的关键技术,开发新产品,逐步建立起结构完善、运行稳定、降低能耗的工业制造体系,提升电气化工业产品的集成能力。


  2018年9月,中铁电气化局实现对富欣智控战略控股,并与中国华信共同以富欣智控为平台,进一步形成战略合作,将中铁电气化局强大的品牌资源、市场资源和四电系统集成能力与富欣智控的轨道交通领域信号通信技术能力对接,实现双方优势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共赢未来发展,打造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交通控制企业。

2.2019年8月22日,中铁电气化局与清华大学(电机系)重大项目暨合作备忘录签约。.jpg

2019年8月22日,中铁电气化局与清华大学(电机系)重大项目暨合作备忘录签约


  2019年8月22日,中铁电气化局与清华大学(电机系)举行重大项目签约仪式,标志着中铁电气化局和清华大学将站在技术前沿,携手攻克长期影响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绿色节能环保智能发展的瓶颈,提高电网供电品质、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以及供电系统故障穿越能力,使我国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技术体系真正站在世界前列,推动我国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技术绿色智能发展。同年12月19日,中铁电气化局与西北工业大学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标志着中铁电气化局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寻求人才合作、产学研深入融合的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创新机制,搭建更高水平合作共赢新平台,谱写更深领域共谋发展新华章。


  四、以运营维管做大品牌,不断取得新发展


  坚持把运营维管作为做大品牌的重要资源,着力培育综合运营维管专业化能力,提高电气化铁路运营维护管理水平。抓住铁路改革的机遇,拓展轨道、路桥、隧道、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等领域的运营维管业务,在国铁领域推行综合维管服务模式,同时积极进攻地铁运营维护管理领域,从而实现由铁路维管商向轨道交通运营商转变。

5.中铁电气化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吊柱安装平台.jpg

中铁电气化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吊柱安装平台


  引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并通过市场经济的契约关系为运营维管市场注入新活力,建立有利于市场趋势和运管长远发展的合同价格模式,形成“合作双赢”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实现电气化领域设计、施工、产品、维管相结合的四电系统大集成,为客户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整体服务方案。


  截至2019年底,中铁电气化局铁路设备维管总里程达到20382专业运营千米,城轨设备维管总里程达到439专业运营千米,取得国家铁路局批准的铁路运输资质,成为国内运营维管规模最大、专业最多、资质最全的维管企业。


  五、以文化传播做亮品牌,不断取得新辉煌


  坚持把文化传播作为做亮品牌的重要手段,实施“立体交叉、规模效应”的传播策略,巩固与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重大基础设施会议、论坛、博览会等活动,以不同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多渠道宣传推广企业品牌形象。

6.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中国中铁工匠技师巨晓林.jpg

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中国中铁工匠技师巨晓林


  通过对重大工程的宣传,使“中国中铁电化”品牌更具形象化;通过对抢险救灾、奉献社会等重大活动的宣传,使“中国中铁电化”品牌更具公众化;通过对巨晓林、林云志、何军、赵际顺等重大典型和先进人物的宣传,使“中国中铁电化”品牌更具人格化, 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巨晓林已经成为中国中铁的金色名片。通过坚持不懈的继承和创新,总结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五小工作法”,编辑出版了《党务工作1000问》,使“中国中铁电化”品牌更具时代化;通过推出长篇纪实报告文学《小巨人传奇》、微电影《前方到站》等一批有分量的文化精品,使“中国中铁电化”品牌更具社会化;通过举办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60周年论坛,使“中国中铁电化”品牌更具现代化。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奋斗,中铁电气化局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百佳单位、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新中国70年企业文化建设典范案例等荣誉称号。


  中铁电气化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两年来,参与各类抢险97次,参加人数达4000多人次,投入机械设备300台套,投入抢险金额达660多万元。2020年春节,驻守在湖北武汉的中铁电气化局西安电化公司武汉分公司的40名党员及员工组成“抗疫突击队”,在短短5天时间里,先后援建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客厅、湖北省委党校、长江新城等四所方舱医院,累计为2000张病床安装线槽及线管25公里、布设电线65公里、安装插座4000余个,为尽快收治患者提供了电力保障,展现了央企员工的精神风貌,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了力量。(作者: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党建政研会 刘宏伟 张世永 王晓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