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聚焦山东优质产品的新闻发布会在济南举行,吸引了众多媒体与行业人士的目光。此次发布会以“聚焦山东好品,展现品牌力量”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山东好品在各领域的卓越成就与创新发展,为推动山东品牌走向全国、迈向世界注入了新的动力。
山东省作为经济大省,产业基础雄厚,拥有丰富的优质产品资源。近年来,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建设,积极推动“好品山东”战略实施,旨在通过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提升山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助力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山东各地的多家知名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分享了企业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与最新成果。福瑞达生物深耕化妆品产业27年,已发展成为涵盖护肤品、彩妆、香氛、洗护、美容院线、医疗器械以及OEM/ODM、工业旅游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公司。公司坚持用制药理念研发化妆品,创造多个行业第一与全球首创,开发了国内首款透明质酸原液次抛精华,国内首款微生态护肤产品,以及全球首个王浆酸化妆品原料和护肤品等,目前已获专利170余项,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三十余项,成功打造颐莲、瑷尔博士等多个行业知名品牌,其中颐莲喷雾连续多年全国销量第一,年销量突破5000万瓶,已出口至欧美、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
海信集团经过56年的发展,从一个十几人的地方小厂,成长为一家大型跨国集团,从单一品牌发展成为完善的品牌矩阵,9年蝉联“中国全球化品牌10强”。在智能家电领域,海信加快高端化转型,市场地位位居全球前列,电视出货量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二,在5个国家位居第一,冰箱在7个国家位居第一。同时,海信积极拓展半导体、智慧能源、汽车电子等高端产业,构筑起发展新优势,逐步实现从家电企业到高科技企业的转型。海信坚持技术立企、质量为先、全球化发展和自主品牌建设,作为山东智能家电产业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搭建起互利共生的产业链,仅2024年就带动25家产业链企业来山东投资或扩产 。
淄博华光国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始建于1961年,是国家用瓷生产企业和中国高端陶瓷市场领先品牌。多年来,华光国瓷怀揣“做世界最好陶瓷,引领中国当代陶瓷回归世界舞台中央”的梦想,不断在陶瓷艺术创新发展上实现突破和超越。先后自主研制成功天然矿物骨质瓷、华青瓷、华玉瓷、无铅釉、抗菌釉、高温釉中彩等国际领先的高档新材质、新技术,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华光天然矿物骨质瓷材质细腻、晶莹朗润,强度、白度、热稳定性世界领先,超过英国骨质瓷水准,例如骨质瓷热稳定性国际标准是140度,而华光骨质瓷达到了200度,且无铅抗菌。从国家60周年庆典用瓷、北京APEC峰会首脑用瓷,到上合青岛峰会元首用瓷等一系列重大国家主场外交活动,以及国家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法国卢浮宫等收藏陶瓷,华光国瓷凭借精湛工艺和卓越品质,成为展现中国当代陶瓷水准和传递中国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
鲁花集团围绕餐桌上的美味,构建了食用油、调味品、米面三大美食板块,以及高油酸花生种子、花生蛋白肽水溶肥两大农业板块。1992年,鲁花首创5S物理压榨工艺,去除了花生油中的黄曲霉素,解决了世界性难题,成为国家制定花生油标准的参照企业,2006年此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3年鲁花5S压榨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目前国内粮油行业仅鲁花获此殊荣。为进一步提升花生油质量,鲁花从种子入手,培育出十多个“三高”高油酸花生良种,推动我国花生良种第6次更新换代,并于2017年生产出油酸含量75%以上的高油酸花生油,让消费者吃上美味健康的油。2024年,鲁花攻克技术难关,从花生油加工副产品中提取花生蛋白肽生产水溶肥,可修复板结土壤,提高土地肥力,使多种作物增产10%以上,实现花生全产业链绿色循环模式。
此次新闻发布会不仅是山东好品的成果展示平台,更是一次探讨品牌发展新路径、新趋势的交流盛会。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山东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品牌保护与管理,推动品牌国际化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一致认为,山东好品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加强品牌宣传推广,讲好品牌故事,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山东品牌走向全球。
未来,山东省将继续深入实施“好品山东”战略,完善品牌培育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品牌发展环境。鼓励企业以质量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品牌整合与协同发展,形成品牌集群效应,共同推动山东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让山东好品成为中国品质的代表,在全球市场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 。
此次新闻发布会的成功举办,为山东好品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让社会各界对山东品牌的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山东好品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转自:中国经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