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电源:品牌引领价值向上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12-16





  从清晨第一束阳光、第一缕清风被光伏面板、风机捕捉并转换发电,到光储融合、电解氢能,再到充电应用,一束光、一缕风承接着绿色使命,跨山越海,连接世界,架起从现在到未来的桥梁。


  11月25日,阳光电源举办品牌故事片首映暨PhDTalk活动,发布行业首支品牌故事片《连接绿色使命 共筑持续价值》,讲述阳光电源以清洁能源技术创新架起连接之桥,布局光伏、风电、储能、电动汽车及充电、氢能五大赛道,助力清洁能源转换应用场景更丰富、用能方式更创意、使用体验更友好,最终实现"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的故事。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自1997年成立以来,阳光电源一直专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截至今年6月,其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电力电子转换设备装机超605GW,助力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绿色转型。


  "过去27年,阳光电源不仅在光伏逆变器功率方面实现高达44000倍的显著提升,还率先在中国推动光伏的规模化应用,更推出诸如8.8MW模块化逆变器、10MWh交流(AC)液冷储能系统、2000V光伏系统等多项具有全球首创性的技术。我们持续挑战并突破设备功率密度的极限,对安全设计进行迭代更新,进一步强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并有效简化运维流程。"阳光电源光储技术平台电网技术中心仿真业务负责人胡超指出,每一度清洁电力的产生,都镌刻着阳光电源技术创新的烙印。


  在阳光电源看来,新能源企业不仅要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上保持敏锐洞察,更要在竞争中根植技术,夯实能力,做长期价值的贡献者,也要做好珍视资源、保护环境、关注社区、以人为本等方面的长期价值。


  如何将绿色理念落实到产品中?阳光电源国家工业设计中心总监汪睿认为,绿色设计是重要方法。阳光电源内部专门设立绿色设计岗位,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LCA),囊括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物流运输、运维使用到废弃回收环节,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供应商开展紧密合作,充分验证新材料和新工艺,确保其具备更好的环境友好性。"比如,阳光电源户用逆变器使用5系和6系的再生铝材,减少对于铝矿石的开采;PowerTitan液冷储能产品,用喷塑工艺替代喷漆工艺,减少废水、废漆渣、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每台产品使用50千克塑粉,替代原100千克油漆。"


  位于沙特阿拉伯广袤沙漠腹地的阿尔舒巴赫2.6GW光伏项目采用阳光电源"1+X"模块化逆变器,搭载"自建电网"功能,为场站施工、项目调试提供临时用电,在全球首次实现用"光伏电装光伏",替代传统的外网送电、柴油取电,推动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更低碳、更高效,为世界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长期主义驱动可持续发展


  在北部湾中部,坐落着"中国最美海岛之一"的涠洲岛。这里的民生和生产用电主要来自燃气、余热、光伏等清洁能源。由于接入高比例新能源、不与大电网相连,涠洲岛面临着电压频率波动、惯量不足、电网不稳定等问题,特别在夏季旅游高峰期,断电频频出现。


  今年2月,中国海油建设的全球首个海上构网型储能项目--涠洲岛5MW/10MWh储能电站成功投运,采用阳光电源的构网型储能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


  胡超介绍,随着风光新能源作为主力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传统电机发电惯量支撑不足,调频调压能力弱,带来了构网需求。除了新能源接入比例高、电力电子设备使用比例高这"两高",我国还有高比例特高压输电这个"第三高"。构网型储能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及时响应设备为电网提供惯量,稳定电压、频率,提供功率支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关键技术。阳光电源基于各地电网特征、需求和负荷差异,提出全生态链的干细胞电网技术架构,倡导因网制宜、一网一策、全场景构网策略,从实际应用需求出发,结合风光储等新能源设备的特性,创新性应用控制策略、系统通信、信息感知三大层级技术,旨在助力全场景、全网况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稳定运行。


  坚持长期主义的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创新从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中来,也从贴身聆听客户的需求中来。


  "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地形复杂,且规模动辄百兆瓦以上,设备数量繁多,传统人工巡检任务重、效率低。"胡超介绍,基于光伏电站运维痛点,阳光电源攻克多项技术瓶颈,首次实现IV智能诊断技术在大功率逆变器上的应用。IV智能诊断技术通过高精度电流采样及智能汇流箱同步技术,可高效、精准诊断电站异常,完全替代传统人工检测。"以安徽灵璧120MW光伏项目为例,通过IV智能诊断技术,15分钟就可以完成检测和诊断,而且能识别PID、遮挡、老化等16种主流组串异常,准确率达到96.73%。"


  让人文关怀触手可及


  技术创新最终是为人服务。让绿色理念和市场更好结合,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来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优势,提升经济性。阳光电源充电事业部副总裁江添洋坦言,电动车用户充电时面临的最大困扰是,有充电桩但充不上电,主要原因是电动车的品牌、型号千差万别,车桩兼容性较低。阳光电源充电桩对市场上主流的电动车型做过匹配测试,实现兼容性大于99.5%,避免充不上电的尴尬。同时,其在行业首创隔离风冷技术,以更少的资源投入和绿色环保手段解决应用痛点,给客户带来充得快、冲不坏和高收益的充电桩产品。


  "为了给新能源车主提供更便捷、舒适的充电体验,我们在噪音管理上下了很多功夫,把充电终端的噪音始终控制在55dB(分贝)以下,让用户充电几乎听不到声音。"江添洋进一步介绍,超充桩的枪线本身较重,用户拿在手里使用较吃力。"我们和充电枪线厂商联合研发,使枪线重量比普通枪线轻20%。在此基础上,还开发出新型枪线悬挂系统,可以将充电枪的体感重量再减轻40%。此外,我们还专门做了无障碍设计,残障人士也能方便充电。"


  设计是桥梁,连接着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设计常常强调以人为本,设计师需要到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去理解用户。"汪睿认为,首先是提升使用体验,产品要简洁,没有冗余信息,帮助用户高效完成任务。"比如充电桩的用户安装场景复杂多样,阳光电源充电桩去除传统充电桩多个指示灯以及复杂的闪烁方式,采用智能软硬件融合的设计方案,只用红蓝双色指示灯代表设备的工作状态,通过手机App来传递更多信息;其次是注重视觉体验,产品需要与用户环境相协调,阳光电源产品生命周期长达20年以上,希望若干年后,我们的产品仍然历久弥新,既体现产品科技感,也要和用户环境相协调。"


  在发挥清洁能源专业力量的同时,阳光电源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战略,未来将继续在研发创新,应对气候变化,赋能社区、员工与合作伙伴等方面深入思考并努力付诸实践,以长期主义为宗旨,连接绿色使命,共筑持续价值。(记者 卢奇秀)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