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坚定不移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迈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10-1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是兵器装备集团旗下重点骨干企业。长安汽车大力实施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和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聚焦关键核心人才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全面激励机制,员工干事创业的活力动力明显增强,项目里程碑节点按时完成率较2020年提升14个百分点,L11级及以上核心骨干员工主动离职人数逐年下降,全员劳动生产率较2020年增长52%。“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长安凯程”“3+1”电动智能品牌矩阵快速构建并实现上市上量,系列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2023年销量同比增长66.4%,2024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69.9%。


  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中长期激励机制


  一是深入研究,科学制定中长期激励方案。为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长安汽车坚持将中长期激励作为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员工活力动力的战略工具,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明确构建以公司战略为导向、以员工利益为核心、以企业经营为目标的中长期激励机制,组建工作专班从人才画像、考核指标、物质及非物质激励兑现方式等角度出发,制定形成符合公司实际、契合员工利益的中长期激励方案。二是突出重点,打造种类齐全激励“工具箱”。制定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构建员工与企业利益共同体;建立重点项目现金跟投激励机制,将项目开发风险收益与项目团队利益深度绑定,充分激发项目团队的内生动力;建立揭榜挂帅机制,激励科研人员踊跃揭榜、奋力担当,加大急难险重任务靶向攻关的力度和效果;完善职业发展激励机制,拓宽优秀员工晋升通道。三是穿透基层,加大激励政策宣贯力度。通过召开中长期激励政策培训会、交流研讨会等方式,将激励政策传达至公司各级子企业,覆盖所有员工,确保人人都懂、人人会用。


  科学分层分类有效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开展揭榜挂帅,取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突破”。围绕新能源汽车关键任务、亟须解决的复杂问题等开展揭榜挂帅,让勇者揭榜、让智者挂帅,按期达成目标时可实施物质激励,超过目标时可再实施职业发展激励。首批确定17个技术类揭榜挂帅项目以及2个芯片攻关揭榜挂帅激励项目,其中“混动电机控制器关键技术研究”“软件驱动架构(SDA)”“新汽车愉悦驾乘技术研究”“动力系统域控制及大数据平台开发”4个技术项目获得重大突破,“混动电机控制器关键技术研究”已实施产业化运用。二是开展项目现金跟投,跑出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度”。针对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团队实施项目现金跟投激励,聚焦项目全周期设置“跟投扣款、本金考核、激励兑现”三大阶段。产品定义、开发、交付、变现等关键项目成员及单位总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在跟投扣款阶段均需拿出一定比例“真金白银”投入项目;本金考核阶段根据项目达成情况按比例返还跟投本金;激励兑现阶段基于新品的市场表现实施激励,引导项目团队关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截至2023年底,累计激励人数80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5000余人。三是开展限制性股票和递延奖金,筑牢公司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稳定器”。聚焦关键人才、绩效持续优秀的技术技能骨干等开展递延奖金激励,设定个人、公司两部分递延奖金进行长期持续绑定,强化激励约束作用,促进核心人才队伍稳定;2023年递延奖金激励覆盖6500余名激励对象,有效增强核心骨干人员主动干事、把事干好的主人翁意识。聚焦公司核心骨干人员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基于公司战略和生产经营计划严格设置激励对象考核指标,连续3年考核并划分5档结果,依据考核结果和时限解除限售,将核心人员利益与公司长远发展深度绑定。


  多点发力加强员工干事创业“源动力”


  一是强化能上能下。定期开展高职级人员综合评价,对表现优秀员工晋升职位职级,对业绩和能力评价排名后10%,特别是末位人员采取谈话辅导、降职降级以及岗位调整一系列匹配措施,强化“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让“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员工有更多机会施展才能。二是加大荣誉表彰。每年召开表彰大会对获奖团队进行荣誉表彰。每年“五一节”前由长安汽车董事长、总裁等对公司级劳动模范开展奖品车交车仪式,充分彰显对模范先进及全体劳动者的尊重。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在新汽车开发(软件智能化)、新动力(三电及混合动力)、智能制造、智慧营销等四大战略领域筛选有成绩、有潜力的优秀骨干3000余人,通过理论培训认证、课题实践评价等形式完成培训实践,共计培养2000余名战略转型储备人才、800余名数字化转型核心人才。


  转自:国资委网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