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年青岛啤酒:用数智模型传承经典工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8-29





  "青岛有两种泡沫,一种是大海的泡沫,一种是啤酒的泡沫。"


  激情盛夏,青岛金沙滩、崂山啤酒城流光溢彩、啤酒飘香……"青岛与世界干杯"为期24天的第34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再次让中国啤酒之都青岛成为热门打卡地,作为"东道主"的青岛啤酒,带来了全新"鲜"体验。


  青岛国际啤酒节圆满落下帷幕,青岛啤酒带来的激情长久不衰。啤酒节期间,青啤家族全系列产品亮相,广受欢迎的经典1903新鲜出厂、全程冷链运输的原浆、纯生、白啤、黑啤、IPA等鲜啤系列,还新增草莓西柚、三重柠檬、比利时双料等6款精酿产品,更有精品原浆、水晶纯生、一世传奇、百年鸿运、奥古特A6、琥珀拉格等超高端产品......创意升级带感,口感各美其美,让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啤酒文化。与此同时,CITYDRINK成为潮流,因为一杯酒,爱上一座城;因为一座城,多喝一杯酒。


  叠加欧洲杯、奥运会之利,今年的啤酒节消费热潮尤胜以往,数据显示,欧洲杯、奥运会期间,饿了么啤酒、预调配制酒销量分别大幅环比增长。业绩增长之下,啤酒消费热力再次被看到:柔性供应链、智慧生产线、个性化定制、品牌年轻化……成立于1903年的青岛啤酒,从一座121岁的传统工厂转向工业互联网"灯塔工厂",科技化凸显。


  在这个火热夏日,中国工业报社"2024寻找中国新质生产力标杆"探访活动走进青岛啤酒,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家百年品牌、中国智造、历久弥新、基业长青的秘密。


  瓶身上的二维码


  青岛啤酒在客户需求、供应链平衡、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配送、渠道管理、客户触达环节构建了全链条、端到端的数字生态。实现了全面协同,统一调度。


  在青岛啤酒物流管理总部,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在各类数据的电脑屏前忙碌,无须繁琐的计算和电话沟通,每天各类酒品的市场销售与生产计划一目了然。不知从何时起,青岛啤酒的瓶身上多了一个二维码,而在它背后,隐藏着青岛啤酒的柔性生产线。


  二维码一扫,哪片区域哪些品类销售最好、哪个城市哪个时间段啤酒需求量最高、哪些类型消费者喜欢喝哪些品类的啤酒……都一目了然。而这些信息可以让企业提前预测市场行情,提前安排生产。采购部、生产部、物流部、销售部便充分联动协同,实现每一个环节的降本增效。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也明显地感知到,喝到的青岛啤酒更加新鲜了。


  这都是数字化赋能的效果。


  2018年,青岛啤酒开启数字化升级战略规划,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


  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旺盛,青岛啤酒首先打造了支持私人定制的智慧工厂,一条生产线上可以承载不同瓶型、不同品类、不同客户的订单,支持个性化、多元化订单。青岛啤酒引入了模块化贴标机等设备,结合产线管理系统,品种切换几乎实现了无缝衔接。实现了智能化包装生产线。


  另外,青岛啤酒还实施了生产线智能管理系统,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以及智能物流系统,实现物料供应、订单生产、仓库发运和产品追溯全供应链的智能化、自动化改造。


  青岛啤酒厂副厂长赵维成介绍,消费者需要更多口味、个性化、多元化且小批量,类似的特殊化需求特别明显。这就倒推行业,必须要通过生产端来适配,倒逼我们进行数字化变革。


  在不改变大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效能下,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生产,同时系统可以实现和合作方同步订单生产。比如易拉罐厂完成个性化的罐子定制,生产厂进行个性化包材等。


  要实现操作简单。在APP上,企业、个人都可以选择设计场景,如家人生日、单位庆典、婚礼等,以15箱起定(以前是3000箱才能个性化定制),这对企业生产线快速反应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在进行小批量个性化的定制尝试之后,青岛啤酒不仅实现了利润持续增长,且获得了消费者的良好反馈。


  最典型的例子是,在过去,受限于冷链资源和渠道的匮乏,原浆鲜啤对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啤酒消费者遥不可及。但随着冷链和物流全面升级,原浆啤酒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曾经因为保质期短,只能在地消费当天饮用的娇贵的青岛啤酒原浆,现在通过全程冷链技术,目前已经延长7天尝鲜期,通过定产快速周转、快速生产、快速排产、快速进出仓库、加之社会化物流,通过航空、高铁、汽运等多种方式冷链直送到全国消费者的餐桌。青岛啤酒电商平台大数据显示,抵达深圳、广州,从生产发货到收货在3天之内即可完成。除此,青岛啤酒携手多城盒马生鲜,通过盒马冷链供应网络,实现"青岛原浆"即时配送;近年来,青岛啤酒原浆、水晶纯生等高端生鲜啤酒上架"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新鲜直送最快30分钟即可送达。


  根据《淘宝天猫啤酒消费趋势白皮书》数据显示,淘宝天猫原浆啤酒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年复合增速达40%。


  至此,青岛啤酒原本规模化生产制造逐渐转为柔性生产。在小小二维码的加持下,青岛啤酒也进一步与消费者、经销商实现了数据连接。


  2021年,青岛啤酒就已经能够精确分析未来40天后某个市场某个产品的需求量,从而调配全国60多个工厂的150条生产线以及近400万个销售终端,实现按照用户需求快速优化生产和精准营销。


  2022年,青岛啤酒智慧产业园的年产能实现从2011年的年产量50万千升向120万千升跃迁,更是在5月实现日产量突破3000千升,刷新日产量新高,单日运发112万箱,超越80万箱的既定目标。


  总之,青岛啤酒在客户需求、供应链平衡、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配送、渠道管理、客户触达环节构建了全链条、端到端的数字生态。实现了全面协同,统一调度。


  智能制造让百年老店焕然一新。


  出新倚重科技


  科技赋能工艺,传统酿造工艺得以系统化传承,数字化转型不仅让青啤在业务、流程、工艺、组织等方面"脱胎换骨",也让其从赋能企业走向赋能产业。


  产品出新倚重科技手段。


  为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青啤较早开启个性化产品线布局,陆续推出一世传奇、百年之旅、奥古特、逸品纯生、鸿运当头、青岛白啤、1升精品原浆、1升水晶纯生等产品。


  据介绍,为打造"一世传奇",青啤组成了近百人的专业研发团队,由酿酒大师领衔研发、酿制,"国嘴"级品酒师全程品评把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团队顶级配方解析,研发历时逾3年,历经61轮次测试酿造实验、1000多轮次专家品评、146次口味优化、成品经历1800道检验关口……酿造出集啤酒、威士忌、葡萄酒、香槟之所长于一体的新品,拓展了啤酒酿造工艺的新空间。


  那么,从传统酿酒师技艺为王的年代,到科技创新的年代,酿酒工艺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青岛啤酒曾获过四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重要的一项是风味图谱解析技术。所谓风味图谱解析,就是把风味解析成数字,然后用数字来辨别影响多数人口感的到底是苦还是甜,甜味值怎么区分,苦味值有多少种,这是很重要的研发科技。


  同样青岛啤酒还开发了大麦风味图谱解析技术、酵母风味图谱。对每一项原料酵母、大麦都通过数字化技术解析,来破解它对风味构成的因素影响。像酵母、乳酸菌风味图谱,对于调料品都是一个重要的应用技术。酵母风味图谱技术研发,还获得了山东科技大会一等奖课题。


  同样,青岛啤酒也提出了基于数字化的端到端解码的魅力感知质量管理模式。这是一个基于数字化的,端到端解码--首先做产品解码,然后把产品的解码做成工艺解码。


  让魅力感知质量最终能让消费者体验到。而这个魅力感知质量有两个含义:一是感知质量概念,质量标准从满足所有食品安全基本需要的基础质量,有青啤独有风味特色的特色质量,让消费者能够超出意外的惊喜魅力质量逐层递进。二是基于数字化技术,把每一个质量环节的端打通,用数字化考评衡量。成品经历1800道检验关,把所有的东西细化,量化,同步还有感官体验环节,要掌握科学和艺术的平衡性。


  中国传统酿酒、白酒、黄酒工艺传承,实际上靠酿酒师傅控制。怎么样把人的控制经验转化成数学模型,让系统控制?


  赵维成分析,以前老的操作方式图给大家设定的操作标准是,时间不差一分,温度不差半度,要在多少压力下,多少温度下煮多少分钟,人去控制过程,可能会有偏差。不同的酒有不同的工艺配方和工艺标准。啤酒厂搞数字化首先是流程改造,它必须连续。如何把老酿造师傅手上的手艺、操作习惯和操作流程,完全通过大数据积累,建立数字模型然后放入系统中,利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变成数字化。只有准确数字化,才能保证酿造过程中的质量稳定和提高效率。


  赵维成表示,另一个难点在于建模。在工艺上,有衡量标准,但整个操作过程是没有具体描述的。如何去控制每一个流程、操作只能靠酿造师的观察,或者说让他们把工作做实,跟着他走一遍,根据每次温度变化、浓度变化,做详实的描述与记录。通过这些积累,利用高等代数等数学工具,建立工艺模型,然后把模型推去做仿真实验,再用数字孪生,反过来推试理论是否可行。


  通过这种数字仿真和数字孪生,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将偏差全都修正,这个模型就基本上可以正常运用了。后续模型在运行中还有与实现不相符的地方,我们就会通过仿真和孪生修正,这样不断投入生产,不断发现问题,再不断解决问题。


  从工程化到产品化中间是有很大的距离的。但运用了数学建模可以将效率大大提升,时间缩减2/3。


  科技赋能工艺,传统酿造工艺得以系统化传承,数字化转型不仅让青啤在业务、流程、工艺、组织等方面"脱胎换骨",也让其从赋能企业走向赋能产业。


  科技赋能产业集群


  啤酒行业未来在产能布局上会向集约化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效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工业互联网或成为产能优化的重要手段。


  青岛啤酒在数字化的进程中逐渐成为"链主"的角色,拉动整个啤酒产业进入更加规范、良性发展的竞争业态。


  啤酒行业是全球竞争最为充分的行业之一,中国啤酒市场行业集中度近年来进一步增强,"一城一啤酒"的盛况已不复存在。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5月,中国啤酒累计产量为1504.5万千升,同比增长0.7%。而回顾2023年,全国啤酒行业总产量达到3789万千升,同比增长0.8%,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啤酒生产和消费国的地位。


  业内人士表示,啤酒行业未来在产能布局上会向集约化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效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工业互联网或成为产能优化的重要手段。


  2020年4月青岛啤酒平度智慧产业示范园投产,包括青岛啤酒三厂100万升啤酒扩建项目、青啤物流园、私人定制化生产平台、麦芽厂扩建、健康饮品中心建设项目等,围绕啤酒产业链,打造了包括玻璃瓶易拉罐纸箱等上游供应商、下游酵母深加工企业、近百家经销商等的"产业联合商"。园区内,制罐企业奥瑞金距青岛啤酒三厂物理距离仅一路之隔,现在两家企业,生产数据平台打通,生产配合无缝对接,制罐厂按需完成个性化印制,易拉罐不用二次复检直接进入青啤灌装车间。


  作为平台型链主企业,青啤发挥"产业配置中心"主引擎作用,拓展麦芽、包装材料、仓储物流、个性化定制、文旅等链条实现了深度融合,搭建从产智融合、资源共享、技术赋能等方面互利共生的产业生态圈。作为链主,青岛啤酒不断通过建链、延链、强链和补链,放大平台的产业链生态赋能作用,带动整个产业的同步发展,形成一个赋能生态的"数字共生"平台,同时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愈发明显。


  在践行ESG绿色制造上,2023年青岛啤酒纳入先锋100指数,山东省17家工厂整个体系内的绿色能源的使用量也在70%以上。同年,工信部公布全国绿色工厂数量,青岛啤酒有22家工厂上榜。


  历经121年的时光淬炼,青岛啤酒基于数字化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同时,也赋能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在不变中坚守,在变化中与时俱进。(王珊珊)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