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火炬”品牌升级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6-20





  6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召开2024年火炬工作座谈会,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湖南省科技厅、广东省科技厅、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大连高新区、无锡高新区、北航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技术交易所、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10家参会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发展成效及重点工作,30家相关单位作书面交流。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宇蕾介绍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不断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一个龙头”,重点夯实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两大阵地”,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有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以国际首个视觉通用分割模型SegGPT、新一代25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等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创新成果为代表,中关村正持续突破科技前沿技术、多维度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做大做强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新能源智能汽车等优势产业,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辟量子、生命科学、6G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以“质”为帅、聚“链”成势、向“新”而行。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国强介绍说,浙江正在通过有导向地支持企业牵头科技攻关、有组织地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有部署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有计划地强化人才链支撑作用,整合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下一步,将从重塑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新路径、建立完善行业科技计划组织实施新机制、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通道、构建产业创新发展新格局4个方面谋深做实。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斌介绍说,先进制造业已成为湖南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创新要素最集聚、创新成果最丰富、创新溢出效应最强的领域。湖南正在通过加强重大科技攻关,提升先进制造业创新能级;打造重大科技平台,夯实先进制造业发展根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先进制造业发展动能;深化政策赋能服务,优化先进制造业创新生态等方面发力,聚力以科技创新助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军介绍,广东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要抓手,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目前,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王殿坤介绍,陕西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成效显著。下一步,将在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依托高新区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主阵地上奋发有为。


  加快打造“火炬”品牌升级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落细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有关部署,打造新时代新征程火炬“品牌”升级版,张宇蕾提出4个“进一步”的工作建议:进一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进一步构建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


  在做深做实“高”和“新”两篇文章,打造火炬“品牌”升级版上,国家高新区开展了诸多新实践、新模式、新探索,见到了新实效。


  大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胡凡表示,十多年来,大连高新区始终牢记总书记重要嘱托,锐意奋进,在“又高又新”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长25.3%,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18%,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33.8%,成为东北科技创新核心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推进,形成以软件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千亿元产业集群。


  无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崔荣国介绍,无锡高新区通过焕新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推动现代产业向“新”而聚;通过加快关键技术“点”的突破、加快主体培育“线”的延展、加快科创生态“面”的繁荣,推动科技创新向“高”而攀;通过深化改革通堵点、融入国家大战略、拓展全球朋友圈,推动改革开放向“深”而进,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上成效显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董事长顾广耀介绍,通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北航科技园已成为大学有组织推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科技创新平台、技术转移承载地、科技企业孵化地和产业生态培育地。依托学校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等资源,聚焦空天技术、医工融合、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有组织科研和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发挥部属高校大学科技园作用,北航科技园在不断探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上海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总裁颜明峰介绍,技术要素市场的顺畅运转,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通道。上海技术交易所努力在新质生产力形成、科学技术创新应用到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充当好平台、桥梁,完成技术语言与产业语言的对接沟通。目前已对接服务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成果端主体280家,服务科创企业2100+家,完成权益登记信息1.7万+条,累计进场成果超1万个,交易额395亿元。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羽介绍,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支撑我国科技管理,做好科技工作的助手;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做好企业成长的帮手;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做好成果产业化推手;服务各类创新载体,做好区域创新的支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将聚焦高质量打造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吕先志表示,火炬中心将在工信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好贯通部门和地方、链接政府和市场、协同科技和工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打造高水平科技服务业等工作中积极作为,为高水平完成“十四五”规划中的各项任务目标而笃行不怠。(记者 张伟)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