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市占率上升 未来可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8-11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行业回暖明显,自主品牌汽车在发力新能源市场的同时也迎来一波利好。从上半年的市场反馈来看,走高品质战略,符合国人消费理念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逐步被接受和认可的重要因素。虽然下半年还存在"缺芯"、原材料涨价和市场环境不确定等影响因素,但多数中国车企仍持乐观态度。


  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汽车零售额实现2.2万亿元,同比增长30.4%。汽车零售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达到了13%。商务部有关负责人指出,随着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汽车市场总体保持回稳向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各项主要指标都已经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


  从销售数量上来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累计销量为1289万辆,同比增长25.6%;其中,乘用车销量超过1000万辆,同比增长27%。


  值得一提的是,在销量回暖的同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表现亮眼。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销量同比增长49.2%,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6个月稳定在40%以上,今年前6个月的总份额达到42%,市场份额同比增加了5.7%;而在合资品牌中,仅有法系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微增了0.1%,德系、日系、美系和韩系汽车品牌则分别减少了2.3%、1.7%、2%和1.5%。


  从具体品牌来看,6月份,国产品牌乘用车总销量为69.1万辆,同比增长16.5%,比亚迪、广汽埃安、长安、红旗、奇瑞等品牌销量同比均大幅增长。大环境利好振奋整个行业,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汽车市场宏观层面来看,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增长是推升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增张的重要因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6 月,自主汽车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共计120.6万辆,累计同比增长两倍,超过自主汽车品牌上半年整体销量的四分之一,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销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推手。从销量榜单来看,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竞争中占有巨大优势,上半年产品销量前15名车企中,只有特斯拉一家外资品牌,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平分秋色各占7席。


  记者观察到,当前不管是车型的外观还是品质,中国自主品牌都有了巨大进步,市场占有率上涨,也主要得益于其产品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和日益完善的市场定位。例如,长城欧拉品牌通过重新定位,专注于女性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极具创意的营销下,打造出多款现象级产品。新产品欧拉黑猫上半年累计销量为3.2万辆,同比增长超两倍,欧拉好猫、白猫等产品,月销量也在千辆以上。此外,宏光MINI瞄准三四线城市,以不到5万元的售价进击低端电动车市场,上半年销量突破15.79万辆,位居上半年新能源销量榜首。在中高端电动车市场,造车新势力们则表现了巨大优势。身居"第一梯队"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凭借超过3万辆的成绩,分别位居自主品牌车企销量的第14位、16位和17位。而"第二梯队"的哪吒汽车、威马汽车和零跑汽车也出现在前30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6家"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均同比增长了数倍。以蔚来汽车为例,今年上半年的交付量约为4.2万辆,同比增长近两倍,仅今年上半年即已达到去年交付总量的95.9%。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也与我国坚实的供应链体系分不开,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中国在亚太市场上巨大的区位优势,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的布局重点。这就使得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供应体系更加完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不久前透露:"当前,中国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已非常完整,如博世和大陆等国际巨头都已经在中国设厂。同时,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也基本上都与这些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对于下半年汽车业走势,有关专家表示,当下国际环境不明朗,重要看供给端的变化,尤其是芯片和电池这两大重要部件。预计9月下旬以后,芯片供应将得到一定缓解。此外,下半年还将有数十款新能源车型密集投放,尤其伴随汽车下乡惠民政策,中国自主品牌车可能又将迎来利好。(记者 张伟伦)


  转自:中国贸易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汽车自主品牌携手做大市场

    汽车自主品牌携手做大市场

     5月10日,随着一辆全新UNI-K驶下生产线,长安汽车在第五个“中国品牌日”当天,跨入了2000万辆时代。活动现场,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组织的“中国汽车企业首席品牌官联席会”(CB20)正式揭幕。
    2021-05-25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