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精准高效服务平台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9-04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形成了一批拥有关键技术、市场优势明显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细胞”,是社会发展重要的“稳定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是这一群体的“领头羊”。近年来,我国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


  然而,各地搭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多集中在挂钩帮扶、梯度培育、资金奖补等领域,针对性不是太强。特别是在专利申请等方面还有不少障碍,使其获取和调动资源能力较弱,成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痛点。要想推动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为其搭建精准、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平台。


  各地要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特殊需要出发,围绕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保障。深入推进开放许可工作,加快建立专利常态化供需机制,助力企业精准获取、高效实施专利技术。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提升产品含金量。增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供给,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加大涉及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案力度,针对企业需求,提供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探索开展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项行动,加大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力度,护航企业“走出去”。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政府应强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模式。通过精准的服务,引导和推动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仅是产业链和供应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公共服务平台和机构应加快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机制,推动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向这些企业集聚,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逐步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另外,还要鼓励大型企业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带动和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发展,尤其是帮助好、服务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隐形冠军”和“配套专家”。(胡建兵)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