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9000万元
福建省质检院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高质量发展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福建省南平市,成长于八闽大地,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成为我国农村工作机制创新的重要典范。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福建省质检院”)坚持在创新中深化、在深化中创新,积极组织科技力量服务产业发展。近年来,该院精心选派14名科技特派员及两个省级科技特派团队,聚焦建材、食品、电子信息、新能源等10余个重点产业领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全链条、精准化技术帮扶,累计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9000万元,有效推动产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创新”,从“成本竞争”迈向“质量竞争”,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服务过程中,科技特派员团队始终把筑牢质量根基、破解技术瓶颈作为首要任务。他们深入企业车间,协助构建覆盖原料-工艺-成品的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通过建立关键工艺参数数据库,运用SPC(统计过程控制)等先进质量管理工具,显著提升了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一致性。在婴童食品接触制品领域,迁移测试合格率提升至99.5%,奶瓶等核心产品的生产效率提升15%;针对氢燃料电池测试设备精度不足的问题,团队将测量误差从±5%大幅降低至±1%;在陶瓷行业,成功将陶瓷砖吸水率从0.7%~1.0%降至≤0.5%,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质量难题。此外,团队还指导8家企业建立标准化实验室,规范检测流程,使出厂产品合格率平均提升12%至15%,切实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面对企业普遍存在的认证难、标准落地难等痛点,科技特派员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精准合规指导。他们协助企业高效取得CCC(中国产品强制性安全认证)、CB(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安全测试报告)、LFGB(德国食品接触材料法规)等国内外权威认证证书超过500张,助力低压电器产品成功拓展国际市场,新增国际业务近6000万元。团队围绕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如GB 2760、GB 7718等,组织专项培训50余场,培训企业人员超千人次,提供标签整改方案200余份,帮助食品企业实现标签“零错误率”。同时,系统排查食品添加剂使用合规性、标签标识风险点百余项,帮助企业建立职业打假应对机制,累计规避潜在经济损失超1000万元,为企业稳健经营保驾护航。
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科技特派员团队以技术协同创新为核心,助力企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通过引入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技术,显著提升陶瓷釉面的立体感和质感;研发耐黄变环氧胶,产品溢价率提升20%。科技特派员团队积极推动智能制造升级,引入AI质检系统和自动化包装线,使设备故障率降低40%、检测效率提升50%、人力成本下降30%。同时,协助企业申请专利20余项,其中11项已获授权,牵头制定地方及团体标准5项,帮助企业构建起坚实的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科技特派员团队还积极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牵头制定《热打印机碳足迹核算》地方标准,引导行业向低碳化发展;整合高校和产业链资源,联合申报光通讯芯片关键技术攻关等省级科技项目3项;搭建产业交流平台,推动企业加入5家行业协会,拓展上下游合作渠道,促进技术-标准-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的形成。
据介绍,福建省质检院将持续深化“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模式,以更高效、更专业、更可持续的技术供给,助力福建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质检力量。(陈永 本报记者 江岱)
转自:中国质量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