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全国工商联发布《“助微计划”推进情况报告》显示,两年间,参与的金融机构月服务小微客户超300万,累计发放贷款超4万亿元。同时,两年来共有127家金融机构响应“助微计划”。在过去两年内获得过贷款的受访小微企业中,约49.9%从两家及以上的银行获得了经营性贷款。
据披露,不同类型的银行,分别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渠道资源,起到了互补效果。2021年“助微计划”中,工行、中行、农发行等国有及政策性大型银行和平安、兴业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金额占比超过七成,持续发挥主力作用。网商银行这样的民营互联网银行则借助科技优势,通过线上触达更多长尾小微客群,服务小微经营者占比超过七成,对拓展“助微计划”的覆盖面起到补充作用。
报告显示,在获得过贷款的小微经营者中,有48.8%是在2020年及之后首次获得银行的经营性贷款。大量此前没有被金融机构覆盖、或覆盖不足的长尾小微经营者群体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
此外,线上渠道灵活性和低成本,让小微企业的获得感显著提升。报告显示,2021年内获贷款支持的受访小微中,超过80%通过线上渠道获得,88%认为利率可负担,67%认为获得融资的效率大幅提升。
根据报告,工商银行“小微e贷”、中国银行“惠如愿”系列、农业发展银行“小微智贷”、平安银行“小微智贷星”等,都采用了智能化方式。网商银行还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图计算技术等,给种植大户和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提供更精准的线上服务。
据工商银行统计,参加“助微计划”以来,工商银行先后为超过百万的小微客户提供信贷支持,其中80%通过无接触线上办理。工商银行提出,要将数据技术和专家治贷相结合,线上和线下渠道相配合。
网商银行统计显示,通过3分钟申请、1秒钟放款、全程0人工干预的线上无接触贷款“310”模式,能够满足小微经营者贷款“短、小、频、急”的需求。2021年,网商银行约70%的小微用户平均贷款时长在三个月以内,超过70%的单笔贷款利息支出不高于100元。
另外,依托多维度的大数据,应用数字技术开发普惠小微信贷产品,持续提升贷款申请、授信审批、支用还款等服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银行机构提升小微普惠信贷可得性的共同选择。
转自:证券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