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百分之十四点二
鼓励企业更大力度参与科技创新
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2.44%,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升至世界第十二位……国新办2月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创新有关情况。
全社会研发投入76%由企业投入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支持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涌现一批原创性重大成果。“祖冲之二号”和“九章二号”实现量子优越性。“天问一号”开启火星之旅,“羲和号”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海斗一号”成功实现万米下潜,并完成科考应用。
面向经济主战场,不断壮大发展新动能。科技重大专项有力支撑移动通信、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制造、物流、交通等产业的智能化升级。5G、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应用,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提供关键解决方案。支撑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聚焦土地和种子加强研发攻关,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良种增产贡献率达45%。支撑碳达峰碳中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网发电成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等技术加快应用推广。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为科技研发的重要导向。支撑疫情防控,检测手段更迅速、更便捷、更精准,药物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药物和医疗器械研发,实施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我国获批Ⅰ类新药从2008年之前的5个达到现在的75个,一批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投入使用。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要加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科技重大顶层设计、重大决策方面,企业要参与进来。企业既是研发投入的主体,也应该是项目组织的主体、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在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的860余项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有680余项,占比79%。下一步,要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让更多企业加入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等科技创新活动中,在项目形成、项目投入、项目组织、项目评价方面,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参与度、话语权。
此外,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王志刚提到,现在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中76%由企业投入,但是基础研究较少,不同类型企业间不够平衡。希望更多企业以更大力度投入科技创新。政府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鼓励,给企业科技创新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健全科研人员全职业生涯激励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坚持以深化改革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143项重点任务全面落实,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多点突破。
“今年1月1日,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正式实施,将这些改革成果全面上升到国家法律制度层面。”科技部副秘书长贺德方说。
持续完善重大科技任务的组织实施机制。深化“揭榜挂帅”等新型项目组织模式,在“十四五”首批重点研发计划中已部署实施87项“榜单”任务。
建立贯穿科研活动全链条的政策体系。积极探索基础研究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的“两条腿走路”发展路径。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深化自然科学基金改革,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成果转化的政策链条。
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普惠性创新政策。推动重大研发任务更多由产业界出题,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全面实施,将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通过实行提前清缴核算,2021年前三季度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的减免税额是3300亿元,接近2019年全年水平。
健全科研人员全职业生涯激励制度。探索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鼓励支持首席科学家团队勇闯科学的“无人区”。改进项目经费管理,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
优化科研学术环境。在50多个地方和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制定加强科研伦理治理意见。
近年来,国家级高新区表现出强劲的抗风险能力和逆势增长势头。初步核算,2021年169家国家级高新区预计全年营业收入超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左右。利润总额4.2万亿元,同比增长17%左右。
科技部副部长邵新宇介绍,目前国家级高新区集聚了全国约1/3的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壮大了一批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下一步,要更好发挥高新区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高新区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以领军的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关键产品、创新链关键核心技术为支撑,培育若干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支持高新区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产业向智能、绿色、低碳发展。(记者 吴月辉)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