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高新区举行2021年度科技创新政策兑现暨“金熊猫”科技企业创新积分评价系统发布会,颁布2021年科技创新、产业培育、“金熊猫”人才政策拟支持企业名单,总计支持企业超2000家,支持资金超5亿元。会上还发布了“金熊猫”科技企业创新积分评价系统。据悉,该评价系统将由政府部门、科技金融平台机构协同管理,实现金融场景、政策场景应用落地,有效挖掘本土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科技企业。
首次全流程线上申报
成都高新区当日发布的2021年度科技创新政策拟兑现企业名单、产业培育政策拟支持企业名单、“金熊猫”人才奖、成就奖获奖企业名单中,既有龙头企业、重点企业,也有梯度培育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还有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升规”企业。
此次政策兑现,首次实现全流程线上申报,与成都高新区“高新通”平台对接,搭建政策发布、兑现平台,梳理各级各部门惠企政策,聚焦企业需求,通过宣讲会、上门服务等线上+线下方式,送政策到企业;拓宽了政策宣传渠道,同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帮助企业争取更多支持,更好地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聚焦培育世界级本土领军型企业,从人才发展、创新平台、知识产权、创业孵化、企业培育、科技金融等方面,多角度出台政策,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推动创新创业创造。同时,构建起“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潜在)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4级梯度培育体系,将政策逻辑起点转到企业梯度培育上,根据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需求,从不同的政策维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育与扶持,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截至目前,2021年新认定雏鹰企业380家,比去年增加27%;新认定瞪羚企业271家,比去年增加48%。成都高新区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也大幅增长,总数达到17家,位列中西部第一。
据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有关2020年科技创新政策兑现效果的分析显示,其对拉动企业创新效果显著。去年享受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的企业,在税收、营业收入、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等方面增幅,均明显超过园区平均水平。其中,纳税增幅超过园区的7.23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增幅超过9.76个百分点,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幅超过15.2个百分点,专利授权量增幅超过15.02个百分点。”
创新积分评价系统兑现积分
成都高新区发布的“金熊猫”科技企业创新积分评价系统,其中设置了4个一级指标、41个二级指标,涵盖科技部火炬中心20个核心指标,并加入风险投资、未上市企业估值、上市企业市值、专精特新“小巨人”、梯度培育企业、四派人才企业等成都高新区自选指标,包含企业研发、发明专利、营收风投、科技奖励、人才等核心数据,旨在精准支持本土有潜力的企业。
基于该系统评分,成都高新区发布了“金熊猫”科技企业创新榜单,极米科技、迈克生物、东方电气、先导药物等企业位列总榜前列,同步还发布了电子信息企业榜、生物医药企业榜、新经济企业榜和雏鹰企业榜、瞪羚企业榜、高新技术企业榜、成立5年内企业榜、未上市企业榜,多维度分析企业的创新能力。
“该系统将积极引导科技企业聚焦主导产业,引导主导产业企业参与排名,提升创新竞争力。”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借助“金熊猫”科技企业创新积分评价系统,园区可更好地主动发现、培育和支持本土研发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引导创新资源向本土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
此外,成都高新区还将按照科技部火炬中心关于开展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十百千万”专项行动的部署,会同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打造科技企业“积分贷”“积分投”产品,为参评企业提供50万元基础授信,总授信达23亿元;设立“积分贷”融资服务产品包,制定个性化信贷服务方案,提高“金熊猫”优质企业的投资覆盖率;依据积分得分情况,对企业进行“画像”,搭建投资机构和科技企业对接平台,促进双方精准投融资等。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各项政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对企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18年,成都高新区发布产业培育政策18条,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惠及本土企业420家,兑现支持资金6000余万元;2019年,发布《关于优化产业服务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兑现资金3.71亿元,支持企业近2000家;2020年,修订梯度培育政策,将更多企业纳入梯度培育体系,485家企业上榜,兑现资金7485万元。同时,发布科技创新政策12条,兑现资金超过2亿元。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兑现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及“金熊猫”人才政策资金超10亿元,培育高企2700余家,培育天衡仪器、华栖云等雏鹰企业近900家;国药集团、睿沿科技等瞪羚企业650余家;1919、医联、企鹅杏仁、海创药业等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17家;迈克生物、咪咕音乐、携程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3家。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作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线,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构筑高质量发展动力源。(高小欣)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