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多元资金保障网正加速形成。《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央地多方正加紧开展新一轮培育工作,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针对企业融资需求,财税金融等支持举措将齐发力,包括百亿元奖补资金、股权融资、挂牌上市等多元投融资渠道将进一步完善。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系列惠企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有所缓解,但仍需进一步发力开展精准化服务,包括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完善动产融资管理机制等,提高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进一步激发其经济增长活力。
“专精特新”企业壮大扩围
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将软体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CEO高少龙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当前政府部门对企业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包括使用第三方软件服务的“服务券”、银行贷款优惠、国际专利补贴、高端人才落户支持等,筑牢企业健康发展基础,增强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这是我国力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初,我国培育了18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96家单项冠军企业,带动了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万家,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3万家。
在此基础上,央地正在密集部署新一轮培育工作。工信部日前组织开展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并提出完善相关支持政策,推动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集聚。地方上,近期包括北京、湖南、青海、新疆、黑龙江在内的多地密集公布新一批培育企业名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成为重点培育方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记者表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较强、配套能力突出,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大力培育和支持相关企业,有利于增强产业链创新能力,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更多支持举措将进一步发力。记者获悉,“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升工程,形成“百十万千”专精特新企业群体,通过“双创”带动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千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资金保障上,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在“十四五”时期将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约100亿元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地方也将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作为政策布局重点。其中,贵州今年将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和人才培训等措施,培育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湖南则计划“十四五”期间全省每年重点培育300家左右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织密多元资金保障网
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多元资金保障网正进一步完善。
日前海南省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专精特新板”,现场30多家企业集体挂牌,金融机构现场为挂牌企业授信20亿元。5月31日,湖南召开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对接会,旨在为中小企业和投融资机构搭建对接的平台,帮助企业畅通融资渠道,扩大直接投资。
记者从多方获悉,更多“真金白银”将进一步涌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方面,6月17日,大连发布稳市场主体12条政策措施,提出对2021年首次认定为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60万元和3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日前印发的《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行动方案》提出,将用好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数据显示,通过部省联动目前已有29个省市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金融支持上,银保监会日前进一步明确,对掌握产业“专精特新”技术、特别是在“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中发挥作用的小微企业,要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及时给予资金支持。此外,包括上海农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正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鼓励挂牌上市为相关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例如广东提出,力争未来五年推动3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登陆沪深交易所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助力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山西将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及挂牌培育,积极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中入库,推荐优秀“专精特新”企业成为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加快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在专家看来,随着一系列惠企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有所缓解,但仍需要发力改善相关企业的融资环境,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完善动产融资的管理机制。
“从融资情况来看,股权和债券融资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仍有不足。同时动产融资发展较慢,管理机制上不顺畅,如应收账款融资面临棘手的确权问题等,导致企业虽有融资需求却无融资能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工业投资研究室主任李杨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对此,李杨建议下一步一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上市辅导,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登陆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债券的增信支持,简化发行注册流程。探索完善投贷联动机制,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二是发展科技贷款,建立科技信贷产品体系,开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融资业务,满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装备购置、并购重组等融资需求。三是推行普惠型贷,重点增加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对在“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中发挥作用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
刘向东表示,当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拓展市场和融资方面尚需获得更精准的服务,特别是针对其研发创新投入需要更多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除了通过多元化资本市场增加直接融资渠道外,还需要优化间接融资渠道,降低间接融资成本,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记者 郭倩)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