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高新区举行发布会正式启动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岷山行动”计划,明确未来5年将投入300亿元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激发区域创新创造活力。随后,首批14个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需求榜单发布,涉及功率半导体、光电集成、太赫兹、细胞工程、工业互联网等多个新兴领域。揭榜团队最高可获得1亿元产业扶持资金,重大新型研发机构不设支持上限。
“我们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进行张榜发布,创新领域的各类科研团队、大学机构,谁有本事完成目标,谁就来揭这个榜。”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成都高新区正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抓手,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希望能充分调动更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能手和产业尖兵,助力区域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5年投入300亿元 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
成都高新区实施新型研发机构“岷山行动”计划,旨在通过“揭榜挂帅”,积极引入国内外顶尖科技创新团队或科研机构,构建参与主体多元、内部分工合理、相互协同支撑的新型研发机构体系,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构筑主导产业新的动力源,发挥创新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岷山山脉位于四川省北部,高原、高峰叠起。《尚书》里讲‘岷山导江’,取岷山之意,我们希望新型研发机构能形成创新策源能力、打造技术源头。同时,取名‘岷山行动’也宣示了我们科技创新工作立足‘高原’筑造‘高峰’的决心。希望区域科技创新工作能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努力完成国家使命。”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行动计划提出,未来5年将投入300亿元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其中科技投入不低于50亿元,载体投入不低于50亿元,配套新经济创投基金不低于100亿元,吸引社会资本不低于100亿元。这些研发机构将聚焦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解决产业链细分领域“卡脖子”问题,搭建公共技术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府平台公司将持有新型研发机构孵化企业的部分股份,退出后实现财政滚动支持。
力争到2025年,通过新型研发机构聚集产业领军等各类人才1万人以上,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6000人以上,建设公共技术平台50家以上,孵化引进科技创新企业300家以上,其中估值不低于1亿元企业50家以上,探索解决科学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产品的难题,在部分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并力争形成国家级“卡脖子”技术揭榜能力。
“这是一次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和如何更好地激励科学家、解放科学家的有益探索。我们创新了一整套的政策、机制和服务体系,既有效支持研发,且支持阶段比‘天使’还早期,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科学家自身利益,激发科学家创业梦想,还能以市场化的方式让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也是‘于高原筑高峰’的逻辑起点。”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负责人进一步补充说,“揭榜挂帅”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还有利于通过市场化导向布局未来产业。“我们将重点关注新型研发机构团队是否能够解决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或布局未来产业,是否能够从专家认可转变为专家和创投机构共同认可,是否能够成立项目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是否能够面向市场形成实体产品,是否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良好的产业化前景,是否能够孵化、带动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打造“乐享创业”环境
活动现场,成都高新区发布首批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需求榜单,包括功率半导体技术研究院、细胞工程技术研究院、太赫兹技术研究院、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等14个项目。
“我们按照‘有高度、摸得着’的思路,提出了首批项目需求榜单14个方向,重点聚焦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相关细分领域,力争突破‘卡脖子’技术。同时,我们还面向三大主导产业相关细分领域及航空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开放申报。”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揭榜团队需具备良好的科研基础、产业化经验和合理的成员结构。成都高新区将根据揭榜团队技术实力、技术平台建设规模、项目产业化前景等,按照A、B两档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50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无支持上限。
除资金外,成都高新区还将在科研载体和企业孵化方面提供支持。据悉,此前成都高新区菁蓉汇和新川创新科技园AI创新中心已有4万平方米场地打造为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区,后期还将在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30万平方米以上场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集中发展区,原则上为每个项目提供不超过30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支持。
同时,成都高新区将组建专门的孵化服务公司,为新型研发机构提供财务、法务、市场、人力、技术、融资等全方位服务,并开设“菁蓉学院”,为新研机构及孵化企业匹配创业导师服务。新型研发机构孵化企业还将纳入成都高新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享受“金熊猫”人才、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产业培育等政策支持。
“我们会积极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为科研团队提供创业孵化、投融资支持、生活配套等全方位服务,让科学家在成都高新区‘乐享创业’,全力助推科学家成为企业家,实现从首席科学家(PI)到知识产权(IP)再到企业上市(IPO)的发展。”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共同激活区域创新动能
此次活动采取“现场发布+线上直播”方式,中科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魏于全,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雷宪章,以及四川省科技厅、成都市科技局等政府代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16所工科重点大学科技联盟”代表,深创投、北极光创投、英诺资本、赛富投资等知名创投机构代表,中国美国商会、中国英国商会、中国欧盟商会、领英(中国)等国际知名机构代表线上线下共同参与。
据了解,为推动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成都高新区特别邀请国内排名前十的头部投资机构和相关技术专家共同参与项目分析,严格规范项目研判决策流程,强化市场导向。
深创投副总裁张键表示:“创投机构作为科技金融的重要支撑极,在技术和市场之间搭建了桥梁纽带。相信成都高新区会孵化出高质量的创新项目,我们会积极关注,未来进一步加大在成都的投资,深度参与到成都高新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工作中。”
在此之前,清华大学三维混合现实研究中心(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成都前沿医学中心、成电国际创新中心等一批前沿技术专业型、平台型新型研发机构已在成都高新区落地。
2020年11月,魏于全院士团队创办的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获得3亿元A轮融资用于疫苗临床研究及生产线建设。威斯克正是由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大学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孵化。仅孵化10个月时间,公司总估值已达50亿元。
“前期,我们已经与成都高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得到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成都高新区有很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我们非常愿意继续参与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的建设,争取在疾病治疗手段与新药研究领域实现新的突破。”魏于全表示。
当前,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成都高新区促进科技创新的一大抓手。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聚集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院士工作站20个,2020年新增国家级人才26人、省级人才67人、科技创新团队1006个、科技型企业超1万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2.7件。
“希望通过此次机会,充分挖掘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加快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等产业技术创新组织,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产品。”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记者 戈清平)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