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工信部联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共同宣布5G商用,并相继发布面向大众消费者的5G商用套餐和服务等一系列举措。5G商用,正式起航!
此时此刻,电信运营商被推至了前沿的关键位置,运营商业务触角将由传统通信业务延伸至全新领域。Gartner预计,到2022年,50%已完成商用5G网络部署的电信运营商将会面临后端支撑系统能力不足的状况,届时这些不能充分满足5G服务和用例要求的OSS/BSS系统将成为运营商的掣肘。无疑,5G驱动的服务和数字商业模式的动态变化将会对运营商的网络运营提出更高的要求。
运营商如何承担起数字化转型时代核心中枢的使命?基于云数智优势和通信OSS领域多年积淀,浪潮推出面向5G网络的“iOSS云睿”系列产品,全面提升通信运营商、新业态运营商、政企行业客户运营支撑核心能力,对内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对外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守得明月拨云开 向全业务智慧运营进军
作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OSS重要合作伙伴,浪潮电信解决方案已在全国32个省市成功应用,为Telefonica、 MTN、法国电信等海外77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个运营商提供运营支撑及大数据分析服务。同时,浪潮为能源、交通、金融等多行业专网提供运营支撑服务。
浪潮立足于OSS领域,基于智慧运营支撑平台构建的iOSS正从网络运营支撑向全业务智慧运营支撑迈进。浪潮iOSS云睿包括4大方向,涵盖通信运营商所需要的核心场景和能力。
云睿·磐石:依托在云和AI方面的领先基础,打造面向各个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新一代ICT基础设施,涵盖云、网、边、端全域基础设施,包括运营商各专业网络、政企客户私网、公有云、私有云等,实现融合管理。通过图形可视化,掌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整体态势,夯实监控分析、容量规划、能耗优化的底层基石。
云睿·砥柱:具备强大的基于数据智能的智慧中台服务能力,聚焦通信网络运维运营全过程,建设业务能力中心,提供能力共享服务,实现新一代通信网络规划、设计、部署、交付、运维、运营全过程敏捷支撑,快速响应行业客户对通信网络的智能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云睿·星灿:为客户提供规划-设计-建设-运维-运营、需求-订单-保障-开通的全域端到端支撑服务,提供云网协同、网业协同、降本增效及高质量发展等各方面的创新应用。
云睿·经纬:贯穿整个iOSS云睿,提供运维、优化、数据等支撑服务,实现对网络运维人员、网优服务人员、数据运营人员的事项线上化管理,形成完整的过程画像。
从授之予渔到授之予鱼 把握新时代运营核心
5G定义的三大应用场景中,除了eMBB是对传统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之外,高可靠,低时延的URLLC场景以及大规模物联网的mMTC场景将会成为通信行业向垂直行业的能力输出。2B市场将会成为运营商5G时代新的市场爆发点、垂直行业的渗透将为运营商贡献新的收入来源、生态合作将会为运营商带来新的业态。从运营商、新业态运营商和行业客户,面向5G时代,高效运营的核心,在于把握互联网化、定制化的业务需求,提供差异化、敏捷化的产品和端到端服务。
iOSS云睿打破前台运营和后台运维的壁垒,实现对网络运维和运营的全域端到端自动化智能化敏捷支撑。
云睿磐石,实现了安全稳定的云网边端基础设施融合管理。
云睿砥柱,具备强大的基于数据智能的智慧中台服务能力。
云睿星灿,可根据场景化需求做端到端的灵活编排和定制。
云睿经纬,提供全程运营运维保障服务,实现新一代网络支撑服务的质效管理。提供端到端含5G网络在内的支撑能力。
云数智加持 云网边端层层覆盖
浪潮服务于中国信息业30年、与电信行业共同发展20年,参与了运营商四轮全生命周期覆盖。iOSS云睿具备先发优势,以云数智能力为基础,在既有业务基础和存量优势的基础上,云、网、边、端层层覆盖,实现面向运营商支撑系统演进,面向行业的运营支撑赋能,并快速落地。
在云计算方面,浪潮不仅在国内最早定义政务云,更依托布局全国的53个云数据中心,为全国170多个省市政府和100多万家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
在大数据方面,浪潮作为大数据运营商,为全国100多个省、市提供数据授权运营服务。
在AI领域,浪潮在AI计算市场占有率稳居中国第一。
在5G领域,浪潮iMESP边缘计算业务平台,依托运营商5G网络,将计算能力与网络能力抽象成服务对外开放,实现云网协同、云边协同,支撑行业应用灵活、高效的部署到网络边缘,满足高速率、低时延、业务本地化的应用创新需求。
此外,浪潮基于本地化的服务体系确保了能在第一时间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服务范围覆盖全国13大中心、辐射全球7大服务区,确保了本地客户业务需求的快速响应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步入5G时代,充分释放5G和行业价值,任重道远,“云数智”正在成为产业数字化发展离不开的“水电气”,作为“云+数+AI”的新型互联网企业,浪潮将助力通信运营商、新业态运营商和行业客户,迈向全业务智慧运营支撑,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社会数字化发展。
转自:中国工业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