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日前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柔性发电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超高效的新型柔性发电薄膜材料。这种材料通过特殊结构设计,其功率密度创造了硒化银基柔性热电器件所有已报道同类材料的最高值。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我们利用化学溶液法,把硒化银做成细小的纳米线,然后和石墨烯混合,铺在一种多孔的尼龙底布上,再经过抽滤和快速热压处理,最终做成了这种超高性能的柔性'发电薄膜'材料。"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研究员丁发柱说。用这种薄膜做成的立体"小拱桥"形状的发电装置,里面有100对发电单元。这个拱桥结构设计能更好地利用人体和环境的温差。这一微型"体温发电机"的发电能力创了同类器件的世界纪录,产生的电量足够驱动电子手表、温湿度计等小设备运转。
丁发柱表示,这项研究将热电转换技术成功应用于柔性发电器件,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了一种高效、可持续的供电方案,对热电转换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陆成宽)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