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重大进展。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顺利竣工并交付起运至 ITER现场。这标志着 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工作已全部完成。
该磁体馈线系统是 ITER磁体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为聚变堆磁体传输能量和冷却介质,提供控制信号的反馈,并在故障状态下作为磁体储能的泄放通道,确保磁体能量的及时、安全泄放,被誉为磁体系统的“生命线”。项目团队自承接ITER磁体馈线系统采购包任务以来,相继攻克了68千安高温超导电流引线、低温超导接头、低温绝缘材料等“卡脖子”技术,关键部件国产化率从31%提升至100%。目前,团队围绕创新技术已进行专利布局。
此次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的顺利竣工交付,不仅展示了我国在磁体馈线系统研制方面的创新实力,也为ITER计划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启源)
转自:中国知识产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