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一款由清华大学团队研制的新一代扫描光场显微镜正式对外发布。这也是我国在高端仪器领域研发和产业化方面持续发力的体现。
在清华大学校内的一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对小鼠的大脑神经元活动进行观测研究。随着屏幕上播放的图片变换,系统中可以实时看到小鼠全脑神经元做出的不同响应。
这台“超级显微镜”是由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最新研制的一套光学显微成像系统。系统创新性地将光学成像和计算成像方法结合应用,突破了各类传统显微仪器的多项能力“瓶颈”,可以用于生命科学、脑科学、医学等多领域的研究。
这一新科技面向市场的成果转化,也正在快速推进当中,一款最新发布的扫描光场显微镜新品已经进入量产。负责人介绍,此前,国内使用的这类高端光学显微镜基本全部依赖从德国、日本等国家进口,他们的突破也带动了国内产业链的整体进步。
企业负责人卢志介绍,光学透镜组可以在国内的工厂进行加工实现,不再有“卡脖子”的问题。
新一代“超级显微镜”助力多领域探索科研“无人区”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相关领域率先在研究中应用起了这类高端显微仪器,对一些科研“无人区”发起探索。
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使用最新一代扫描光场显微镜,观测动物血管内免疫细胞的迁移过程。这款新型显微仪器帮他们解决了以往长时间观测活体中遇到的难题。
从事心理学相关研究的刘嘉教授,正在和科研人员商谈如何将新仪器用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研究。
成立20多年来,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已汇聚起来自信息科学、物理光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各方面的专家,学科交叉优势逐渐凸显,不同领域创新成果接连涌现。
近日,团队另一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的重要成果—— “太极”智能光计算芯片,也再一次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戴琼海介绍,交叉创新使得研究工作能够走上高度,新质生产力就是成果一定是创新的、具有原始特性,而且质量高,研究成果在很多方面能开展一些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前进,能够起到颠覆性作用。
转自:央视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