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川金象)在眉山召开全球首套单线年产10万吨三聚氰胺装置投产发布会,原化学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原会长李勇武出席并宣布全球首套单线年产10万吨三聚氰胺装置正式投产成功。
据悉,这是继2009年5月24日,首套单线5万装置投产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时隔14年川金象再创世界之最。目前,该装置各设备运行平稳,工艺控制可靠,现场干净整洁。通过公司72小时初步性能考核,平均日产三聚氰胺超过300吨,高于设计产能;单程尿素消耗低于3吨;吨产品综合能耗低于200公斤标煤,仅为设计能耗的74%,行业标准先进值的33%。单线日产能和和各类消耗指标再次刷新世界行业纪录。
发布会上,川金象董事长雷林介绍说,川金象年产10万吨三聚氰胺项目,从2022年11月22日至2023年6月,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工程建设,经两个月的调试,一次性投运达标,并经72小时考核完全达到设计能力。以“金象速度”再次创行业最快纪录。未来,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秉承“诚信、感恩、创新、行稳致远”的立业宗旨,以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以高效能创新提升能力、以高水平服务赢得认可、以高层次合作共赢发展,在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行业领域继续深耕细作,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负大家信任与期待,努力为行业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表示,在眉山这个千载诗书城,人杰地灵的地方,孕育出一个由国家工信部授予的三聚氰胺单项冠军产品,是中国制造的再一次传奇书写。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川金象领导的高瞻远瞩,更离不开川金象全体员工的艰苦奋斗。“川金象全球首套年产10万吨三聚氰胺装置”投产是又一个依靠自主创新、技术引领、注重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的行业技术产业化典范, 也是我国三聚氰胺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和相关科研单位团结奋斗的结果,更是我国化学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典范代表。
“川金象作为眉山本土成长起来的优质龙头企业,53年来,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快速发展壮大,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为眉山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眉山市政府副市长邹汝林在会上讲话表示。
川金象总裁唐印介绍了全球首套年产10万吨三聚氰胺装置及投产情况。该装置采用公司自主研发、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五代气相淬冷法三聚氰胺生产技术和绿色氨碳分离技术,在安全环保、单位投资、能耗排放、产能规模、长周期运行和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也再一次刷新世界行业纪录。我们也将创新不停,拥抱未来,努力成为所属行业绿色发展引领者,打造“氰胺全家福”碳氮新材料产业链,为人类美好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象”牌产品和服务。
清华大学化工系魏飞教授在发言中提到,气相淬冷法三聚氰胺生产过程涉及非均相反应、混合、分离等,多数工艺介质熔点高,极易结晶堵塞,工程技术难题比较多。川金象坚持不断创新,时隔14年,单线年产能够突破10万吨级别,综合能耗不到世界行业先进值的一半,产品质量又有新的提升,实现了技术全面提升,再一次引领了全球行业技术进步,实属不易。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三聚氰胺分会秘书长李丹介绍说,川金象是国内氮肥行业独具特色的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全过程协同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代表企业。多年来,该公司在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节能减碳,环保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卓越的科技创新和理论探索工作,是氮肥行业内“肥化并举”,不断依靠自主创新、技术引领,注重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的技术产业化代表。
李丹表示,川金象一直是我国三聚氰胺行业的领军企业。“全球首套单线年产10万吨三聚氰胺装置”的建成投产对三聚氰胺行业来说意义重大,它标志着当前我国三聚氰胺生产装置已经实现了从规模化到大型化的跨越,并且通过对系统中的能量综合利用进行优化升级,在安全、环保、节能和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关键设备和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投资省、能耗低,是我国三聚氰胺工业发展进程中新的里程碑。
来自巴斯夫亚太区聚酰胺和前体商务管理副总裁克瑞斯·李,爱克亚太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李建胜等客户代表在会上发言表示,与川金象在信任、奉献和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了牢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自合作以来,见证了彼此共同的成长和进步,且川金象始终如一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并严格按照计划交付订单。该装置的落成,标志着贵公司有能力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同时祝愿双方合作取得更高地成就。
SOQUIAL,LDA公司总经理乔治·佩雷拉在会上致辞表示,建造一个单线年产10万吨三聚氰胺装置的想法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今,这已成为现实,也是川金象对未来三聚氰胺业务发展决心的证明。
发布会上,举行了签约仪式,川金象分别与深圳市贝辉木业有限公司、长新树脂(广东)有限公司、重庆建峰浩康化工有限公司、Sunita Commercial、Dongwha International签订年度采购合同,签约产品销量达到装置能力一半以上,金额共计21亿元。(姜小毛 刘雅文 王冯冯)
转自:中化新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