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2021年度科技创新成绩单发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12-31





  2021年,中国移动研究院打造“139”技术创新体系,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构筑面向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的核心能力,强力支撑中国移动数智化转型。


  布局1大前瞻方向,全球率先提出“数字孪生,智慧泛在”6G愿景,初步形成6G关键技术体系。


  初步布局按需服务、至简、柔性、智慧内生、安全内生和数字孪生的6G网络端到端关键技术研究。发表多篇6G领域国际顶级学术论文,发布白皮书5本、专著1部,超前发布多项6G联合研究样证,形成2项业界领先的技术原型样机。


  推进3大新基建,构建以5G、算力网络、能力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网络无所不达,算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及”。


  持续引领5G发展。中国移动研究院在业界率先提出“卓越网络”“智生智简”和“低碳高效”5G-Advanced演进3大方向,布局10大关键技术,构筑5G下一站;发布5G专网技术体系2.0,有力支撑专网产品体系2.0落地;深入落实“双碳”责任,联合产业界设计新型基站架构、自研智能节能平台,基站降耗30%;启动芯片联合研发,构建ARM/ASIC生态,开展自主可控无线云小站的总体设计。


  科学布局算力网络。中国移动研究院积极推进基础网络发展,布局G-SRv6等承载网新技术,成为新一代IP网络核心标准;制定算力网络总体策略,明确实施路径,强化技术布局,发布算力网络系列白皮书,多维度推动算力网络发展走向纵深;牵头成立多样性算力产业与标准推委会,发布多样性算力评测平台“芯巢”,推动多样化算力国产生态。


  聚力打造能力中台。构筑中国移动能力中枢—技术中台。建设“九天”人工智能平台,实现AI领域能力累计调用量超199亿次;沉淀“禾云”安全、区块链引擎、大视频、研发环境、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等7个领域能力超23个;协同打造并推动技术中台“规-建-运-用-管”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体系落地实施,形成中国移动技术中台三年滚动规划及年度计划,完成超百项能力上台;构建能力测评体系,遴选优质上台能力;打造一站式线上运营服务流水线,各领域申请IT云时间缩短70%;推动技术中台赋能前端应用,落地应用超20项。


  聚焦9大核心能力建设,持续沉淀智库能力、基础网络能力、云网融合及行业组网能力、人工智能产品能力、网络智能化能力、计算能力、新业务能力、安全能力、测试测评能力等平台级能力,全面支撑中国移动数智化转型,发挥内环核心作用,成为建设一流科技创新企业的中坚力量。


  2021年度,中国移动研究院共获728项专利授权,牵头发布国际标准46项,发表高水平国际论文100余篇,荣获省部级及各类科技奖项21项,成果丰硕。


  在各类科技创新奖项评选中得到广泛认可,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5G项目获中国通信学会一等奖,3GPP 5G国际标准荣获两项中国通信标准协化协会一等奖,连续两年荣获中国专利银奖。


  专利数量、质量稳居全球运营商第一梯队。围绕核心技术领域年度申请专利突破1300件,创20年历史新高;新增海外专利150件,布局全球近10个主要国家/地区。新增5G专利超过600件,总量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国际标准专利产出数量显著提升,进入国际专利池的专利数量位居全球运营商第二位。与国内外厂商签订多项专利许可协议,创新成果价值得到国际产业广泛认可。


  标准化实力稳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中国移动研究院拥有LFN董事会主席等近40个国际组织领导职务,现任RAN全会副主席等5个3GPP领导职务,位居全球第一。2021年新立3GPP R17项目22个、R18项目14个,累计牵头R17项目46个、R18项目16个,数量居全球运营商第一。


  2021年是中国移动研究院成立20周年,也是收获丰硕的一年。作为中国移动成立最早、领域最全、输出人才最多的研发机构及“一体四环”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唯一内环核心,中国移动研究院以“成为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研发机构”为愿景,以“做中国移动技术创新引擎”为使命,立足“技术产业引领、企业核心智库、关键平台与能力研发”三大定位,助力中国移动实现了移动通信领域技术与业务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实现“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5G引领”发挥了重大作用。


  展望未来,中国移动研究院将立足新起点,积极承担央企责任,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勇挑重大科技专项重担,攻坚新征程,持续领航行业发展,再谱新篇章!


  转自:C114通信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