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载人潜水器、高速磁浮列车……这些标志性的科技成果,都能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看到。
10月21日至27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这场成就展,以“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集中展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和科技发展改革的最新进展。展览总面积21834平方米,共设展项1740项,展出实物1347件、模型277件、展板933块,视频383个。
成就展上,可以接触高精尖的大国重器——
在户外展区,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吸引参观者排队进入车头内部参观。这是我国科研团队历经20余年产学研协同攻关的成果,相关工程和装备成套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在室内展区,中国空间站模型和航天服的展示,让人想起了正在太空中的“出差”三人组。1992年,我国就制定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建成空间站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如今,这一目标终于实现,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太空常住人口”。
成就展上,能体验接地气的惠民科技——
我国高端医疗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正在被打破。成就展中,展示了一体化全身正电子发射/磁共振成像装备,这是“十三五”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的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高端医疗设备尖端领域的空白。
成就展中还展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发的无人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彩色LED光笼罩下,不同高度的水稻秧苗茁壮成长。通过光照、营养、温度等的精准匹配,水稻生长周期从120天缩短到60天。
成就展上,能看到激动人心的今昔对比——
在各个展区的展板或屏幕上,许多惊人的进步用数字、图表体现出来。
我国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快速增长,规模优势显著。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即研发经费与GDP的比值,从2015年的2.06%提升至2020年的2.40%。
我国知识创造能力显著增强,由人口大国向科技人力资源大国迈进。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从2015年的49.3人年提升至2020年的67.8人年。每万人口的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5年的6.3件,增至2020年的15.8件。(记者 佘惠敏)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