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招商引资持续发力 擦亮“投资中国”名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9-09





  一个展会激活一座城。每年9月在厦门举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已成为“投资中国”的标志性展会。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投洽会始终是厦门招商引资的黄金平台,该市签约项目数及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连续三届位居福建全省第一。


  这一展会折射出厦门招商引资的成效。近年来,厦门市抓招商,促投资,持续释放强劲发展动能。全市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合同外资与实际使用外资实现“三增长”,签约产业项目与开工项目数量均创新高。与此同时,厦门不断健全全链条、立体式招商服务体系,以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支撑,为企业扎根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有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外资加码 打好“投资中国”品牌


  数据显示,今年1—6月,厦门市新设外资企业1051家,同比增长19.6%;合同外资9.45亿美元,同比增长41.1%;实际使用外资6.86亿美元。


  当前,全球经济动力不足,贸易和投资的壁垒增多,跨国投资明显放缓。在此背景下,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完备高效的产供链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丰富应用场景形成的综合优势,深刻诠释了“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在厦门,外商投资工作交出亮眼答卷,为“投资中国”品牌注入城市动能。


  2025年6月16日,听力医疗设备企业——丹麦大北集团加码投资厦门。该集团旗下的瑞声达二期厂房建设项目在厦门火炬高新区正式动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建成后将进一步巩固厦门在全球助听器研发和生产领域的重要地位。大北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市场潜力巨大。


  外资企业在厦投资布局不断深化,不仅将生产基地落子厦门,更纷纷在此设立研发中心,依托中国市场机遇加速提升创新能级,让源自厦门的创新成果走向全球舞台。以全球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军企业ABB为例,自1992年进驻厦门以来,企业持续加码增资扩产,目前已在厦布局6家独资与合资企业,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其研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已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外资深耕厦门、链接世界的典范。


  这些外资项目的落地,是厦门凭借优越营商环境、创新招商策略以及对产业升级精准把握的成果体现。


  为进一步稳住外资基本盘、扩大外资增量,厦门持续优化外资生态。在外资招引上,依托投洽会等重大平台举办跨国公司对接交流会,汇聚国际经贸组织、招商中介力量形成合力,同时拓展并购投资、境外上市返程投资、外方利润再投资等招商渠道;在企业服务领域,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保障,深化益企服务,发挥外资工作专班作用,通过多部门协同解决企业经营难题,为外资企业在厦发展保驾护航。


  从逆势增长的外资数据,到精准务实的应对举措,厦门正以实际行动破解外资引进难题,持续强化“投资中国”品牌的城市实践,注解了“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深刻内涵,为吸引更多全球资本扎根中国、布局厦门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招商破局 完善产业强链延链


  厦门打出多样招商组合拳。借投洽会平台精准对接产业链招商。新能源领域新能安锂离子电池二期项目、中能瑞新储能电池项目,以及新型显示领域天马Micro-LED产线、利亚德东南运营总部等重点项目,均通过投洽会的资源整合实现快速落地,推动产业补链、强链、延链。


  借助投洽会平台开拓招商引资的同时,厦门强化校友平台进一步实现招商引资破局启新篇,通过顶层设计为其搭建发展舞台。在政策引导和情感纽带的双重作用下,大批校友携项目、技术与资本回归厦门。其中,集美大学校友主导的海洋生物研发项目,不仅填补了厦门相关产业空白,更获得亿元级融资,推动本地海洋经济向高附加值领域突破。校友经济不仅为厦门带来了优质的产业增量,更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的本地转化,形成“高校育才—校友创业—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为这座海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活力。


  2025年上半年,厦门持续深化“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招商策略和精准产业定位,产业项目攻坚行动成效显著,“22+N”产业图谱不断完善。截至7月14日,实现签约产业项目1409个、总投资5058亿元,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开工69个、竣工39个,以高质量项目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厦门的招商成果不仅体现在项目数量和投资额上,厦门聚焦深化“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通过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不断完善重点产业生态,增强重点产业竞争力,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12月5日,协鑫储能全球总部公司正式签约落户厦门翔安,计划建立10吉瓦时储能生产基地,预计投产后年产值超百亿元,将有力推动厦门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协鑫储能公司负责人表示,选择厦门,看中的就是这里的发展潜力和产业前景。


  厦门将新能源产业列为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将氢能和储能列为六大未来产业之一,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目前,已经有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厦钨新能、海辰储能等龙头企业扎根厦门,并陆续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相继落地。


  2025年3月24日,厦门全市产业项目攻坚行动现场推进会暨2025厦门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产业“四链融合”项目对接会召开,会上14个高能级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达128.7亿元,进一步完善了新型显示产业链条,助力厦门打造全球新型显示产业高地。


  现代服务业产业链招商同样成果丰硕。厦门凭借其区位优势、金融创新环境和开放政策,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和高端服务企业入驻。多个金融资产投资基金、科创风投基金等纷纷落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2025年6月19日,光大控股携手厦门国资等共同成立总规模20亿元的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将推动海洋产业招商引资和科创项目转化孵化。


  金融是实体产业发展的活水。在厦门自贸片区,金融创新领域先行先试成为其创新发展的亮点之一。2025年8月5日,第二届中国母基金创新发展交流大会在厦门召开,会上发布全国首套S母基金评价体系与尽调指引,积极引导资金、项目与资源向更富价值与前景的领域汇集,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样本。


  据了解,厦门自贸片区挂牌以来,财税金融创新达180多项,占整个自贸片区创新案例的30%以上。其中,厦门自贸片区已吸引经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38个,备案基金522支,注册总规模1694.04亿元。


  营商优越 政策护航生态蓄力


  作为连续3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前列(18个指标全部获评全国标杆)、连续5年在福建省营商环境监测督导中排名第一的城市,厦门正以营商环境7.0阶段的迭代升级,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兴业沃土,更是在投洽会期间成为吸引投资者的加分项,让软环境成为厦门招商的硬支撑,也让投洽会成为展现厦门营商魅力的重要窗口。


  政策给力,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厦门始终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从落实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税收抵免政策,到针对“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出精准扶持举措,再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补贴与信贷支持,每一项政策都直击企业发展痛点。


  2025年6月,《厦门市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若干措施》正式印发。措施重点围绕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发展要素支持、优化营商环境三方面提出了13条措施。从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权益保护机制、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工作机制等方面着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外商投资服务水平。


  生态蓄力,为企业成长搭建大舞台。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完善的产业生态与开放的发展格局。厦门拥有11条千亿级产业链,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四大支柱产业集群营收突破2万亿元,新型显示、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形成“龙头引领、配套完善、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让企业落地即享产业链红利。


  同时,厦门作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依托投洽会、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等平台,为企业链接全球资源;城市平均综合信用指数连续位居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第一,诚信氛围浓厚,让企业经营更安心。


  从“招商引商”到“留商安商”,厦门始终以“优”无止境的追求,打磨营商环境这块“金字招牌”。在这里,每一份投资都被尊重,每一个梦想都被呵护。选择厦门,就是选择机遇,选择未来——这座充满活力与温度的城市,正以最优的环境、最好的服务,邀您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记者 吴广宁)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