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绿水青山成为最美小康底色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1-19





LOCAL202011190930000469628112235.jpg

准格尔黄河大峡谷。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蒙古马精神”,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主动适应新常态下的新形势,把生态建设作为求生存、图发展、谋富裕的根本大计,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构筑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道路,走出了一条鄂尔多斯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如今的鄂尔多斯天蓝、山青、水净、花香、地绿,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全面小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鄂尔多斯绿”“鄂尔多斯蓝”。


  生态建设为全面小康蓄力添彩


  “绿色变革”创造“鄂尔多斯生态模式”。昔日鄂尔多斯市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沙漠化土地面积7.4万平方公里,其中失去生产能力的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2.8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市总面积的32%,全国八大沙漠之一的库布其沙漠和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地也盘踞在此,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沙地生态修复治理成为鄂尔多斯生态治理永恒的主题。经过一代代鄂尔多斯人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运用产业化的理念治沙,因地施策,探索创造出了荒漠化治理六大技术体系100余套核心技术。库布其沙漠的“南围、北堵、中切隔”治理模式,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的“四轮驱动”模式,毛乌素沙地的“庄园式生物经济圈”模式等,让不同区域使用不同技术取得最大效果,造就了个体与社会、经济与生态、现实和长远的效益共赢,在“生态治沙、生态绿沙和生态富沙”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创造了沙漠地区的“绿色发展样本”,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发展理念。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开出了“中国良方”,为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这个世界目标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创造了人间绿色奇迹,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9年全市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55万亩、草原建设447万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49万亩。全市森林总面积2348.67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7.03%,较2012年提升2个百分点;草原总面积6523.47千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5826.07千公顷。全市水资源总量1606.22百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968.72百万立方米,较2012年增加106.33百万立方米。沙化土地面积、沙尘暴发生次数逐渐减少。


  “沙漠风景”彰显“鄂尔多斯智慧”。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鄂尔多斯人几十年砥砺奋进,坚持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开展荒漠化防治,大力推进污染防治,大力发展“沙漠经济”,努力治沙偿还生态历史欠账,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的文明发展之路。全国治沙标兵殷玉珍让6万多亩浩瀚沙漠变成了“绿色王国”;国内面积最大、长势最好的毛乌素沙地柏自然保护区环境优美,物种资源丰富;实施综合治理工程后的银肯塔拉成为国家4A级生态旅游区,旺季每天接待量达3000余人次;全国最大的沙漠集中式光伏发电基地——达拉特沙漠光伏基地,年发电量可达20亿度,同步实施生态建设4.8万亩,套种红枣经济林约2.4万亩,中草药约1.2万亩,有效固沙辐射面积可达10万亩,实现了光伏立体治沙的有效模式。鄂尔多斯市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人与沙漠和谐共处,这些种植基地、光伏基地、沙漠旅游项目已经成为鄂尔多斯的底色,诠释了鄂尔多斯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从“不毛之地”到“希望田野”,从“荒山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到“林草遍地有,野兔到处跑”的完美蜕变。目前,全市建立了200多个荒漠化治理示范区,衍生了30多个生态产业化基地,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鄂尔多斯人民用实践中摸索升华的荒漠化治理理念实现了浩瀚沙漠的绿色蝶变。


  绿色发展绘就小康幸福画卷


  环境治理厚植最美小康底色。环境就是民生。多年来鄂尔多斯始终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坚持生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治理两手抓,让“绿水青山”这张“靓丽名片”愈加闪亮。2019年鄂尔多斯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年好于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323天,污染42天,其中重度污染0天。全市二氧化硫均值为13ug/,二氧化氮均值为26ug/,均同比上升8.3%。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57ug/,与上年持平。全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80%。城镇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49.9分贝,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61.4分贝。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37.1千公顷,全市有各级自然保护区1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治区级保护区有8个,总面积达916.6千公顷。


  鄂尔多斯始终坚持绿化与美化结合,造林与造景并举,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在城市核心区和人口聚居区集中建成伊克昭公园、婚庆文化公园、母亲公园等大型公园150个,建成青铜器广场、成吉思汗广场等休闲广场37个,绿化美化嘎查村103个,完成户改厕4.5万户,建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24座,建设垃圾压缩转运站12个,86%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转运处置,城乡人居环境焕然一新。2019年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32.7平方米。“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等诸多殊荣接踵而至。


  生态红利加快全面小康步伐。好生态自带含金量。随着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鄂尔多斯市紧抓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打造“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旅游品牌,推动响沙湾、恩格贝、七星湖等多个景区成为经济发展和百姓致富的新路径。目前全市已形成“天骄圣地、大漠风光、民族风情、休闲避暑”四大类旅游产品体系。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44家,其中5A级2家、4A级27家;共有星级饭店29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8家;共有旅行社102家,其中出境社7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旗区2个、示范点5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9个,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86家。2019年成功举办了鄂尔多斯草原丝路文化旅游节、201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等各类文旅活动81项,在上海、深圳等12个重点城市开展文化旅游推介会,文旅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吸引着各地城市游客纷纷前来旅游“打卡”。2019年全市共接待过夜游游客1736万人次,同比增长19.4%,过夜游旅游综合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同频共振,绿色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红利让鄂尔多斯全面小康的“绿色更浓”“底色更厚”“本色更暖”。


  绿水青山,碧波万顷,百花盛开,遗鸥飞翔……一幅新时代的绿色画卷正在美丽的鄂尔多斯恢弘铺展!2020年,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鄂尔多斯市将紧扣新时代追赶超越目标,奋楫扬帆、逐浪前行,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鄂尔多斯最动人的色彩,让绿色成为鄂尔多斯百姓最普惠的小康福祉。(玉琢才惠岚任慧)



  转自:内蒙古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