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
天堂草原乌兰察布——“中国马铃薯之都”。这里盛产的马铃薯,因生态、绿色、营养、健康而享誉国内外。
听——
“阴山脚下,海拔1400米、北纬41度黄金产区、平均18.8度的冷凉气候、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孕育了绵沙可口的乌兰察布马铃薯。生态、绿色、营养、健康,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乌兰察布马铃薯,您餐桌上的放心选择,好土豆源自乌兰察布。”
2018年11月1日,随着乌兰察布马铃薯在央视精准扶贫公益广告中的精彩亮相,盛产于神舟飞船“回家”福地乌兰察布的马铃薯,知名度大增,不仅让国内外更多人了解知晓,也吸引了更多人慕名品尝。
2019年2月1日,乌兰察布人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李克强总理莅临乌兰察布市考察。
在察右前旗三岔口乡十二洲村张连奎家,一盘热乎乎的烤土豆端上炕桌,盘腿坐在炕上的李克强总理拿起一个,掰开品尝后连声称好,边吃边招呼随行人员说:“你们也尝尝,味道确实不错。”并说:“乌兰察布的土豆很好吃,有土豆特殊的味道。”一时间,这幅温馨的画面经过媒体的多渠道传播后红遍全国。无意间,心系贫困群众的李克强总理,为奋力摆脱贫困的乌兰察布做了一次暖心的马铃薯形象“宣传”。
考察中李克强总理指出,土豆主粮化很有前途,要结合我国“镰刀弯”地区调减玉米面积,研究支持农民扩大品质好、有优势的马铃薯种植,努力把小土豆发展成为大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让乌兰察布人深感欣慰的是,关注乌兰察布马铃薯产业发展并期盼其做大做强的不仅有李克强总理,更有习近平总书记。
2020年5月22日下午,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
审议现场,气氛热烈、讨论活跃。
“今年疫情对经济影响大吗?”
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问这个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乌兰察布市委书记、市长费东斌简洁回答:我们努力把疫情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目前,当地外出打工人员陆续复工。另外,我们用绿色农畜产业“铺路架桥”,乌兰察布的马铃薯、燕麦品牌越来越响亮。
“你们那儿的马铃薯做工业原料好还是食用好?”
“食用好,而且是很好的种薯!”“甘肃那边种植马铃薯也比较出名吧?”费东斌书记立刻回答:“我们乌兰察布是‘中国马铃薯之都’,甘肃定西市是‘中国马铃薯之乡’,都好!”话音一落,总书记和代表们都赞许地笑了。
这是赞许,这更是鼓励与鞭策!
缘于此,今年以来,乌兰察布统一认识、积极作为,以更加笃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力助推全市马铃薯产业快速做大做强,为决胜脱贫攻坚再添力量。
紧盯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支持趋向,努力争取到两个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分别“落户”察右前旗、四子王旗;国家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正式批准察右前旗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期为2020至2022年;先后实施了马铃薯为前茬的轮作项目及马铃薯产业强镇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全方位支持全市马铃薯良繁体系建设和高标准仓储库建设,并整合地方财政预算资金和统筹玉米生产者补贴资金用于马铃薯良种补贴。
上述一系列举措的有效实施,加力助推乌兰察布的“小土豆”真正变身脱贫攻坚“大产业”。
今年,因李克强总理亲自到家慰问,察右前旗三岔口乡十二洲村村民张连奎种土豆致富的动力倍增。他耐心动员家在外地的外甥回乡,和他一起承包了十二洲村300亩土地种植马铃薯,并选种品相好、价格优的华颂一号新品种。今秋,张连奎家种植的马铃薯,平均亩产高达8000斤,收入达到30万元,不仅远远甩掉了穷帽,而且稳稳踏上了富路。
如今,和张连奎一样通过种植马铃薯踏上富路的贫困农户,在乌兰察布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随处可见。
武玉成,商都县七台镇喇嘛板村村民。“今年我承包了两个大棚种植马铃薯原种,一个大棚纯收入就能达到两万五,再加上农忙季节在马铃薯种植基地打工挣的钱,全年收入五六万不成问题。”秋收时节,说起增收,武玉成一脸欣喜。
同样在秋收时节,分拣、包装、装车、过秤、外运……察右后旗乌兰哈达苏木富源农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忙得不亦乐乎,一车车优质马铃薯正陆续运往外省区。
合作社经理郭润介绍,今年合作社种了1000亩马铃薯,由于技术跟得上,平均亩产至少7000斤。他自豪地说:“我们种植的马铃薯品相好、口感好、绿色无污染,这不,所有马铃薯已经全都卖出去了。”
聚焦今秋乌兰察布马铃薯种植区,从农户到合作社,大家无不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和产业致富的梦想中。
今年,乌兰察布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05万亩,可产鲜薯400万吨。目前,乌兰察布人均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已占到种植业总收入的53%,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0%。
继2009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之后,今年,乌兰察布市又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同时,“乌兰察布马铃薯”还入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农产品百强榜,品牌价值超过100亿元,乌兰察布的“小土豆”已成了名副其实的“金蛋蛋”。
气候独特蕴潜力调整结构壮规模
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鄂金三角辐射范围内的乌兰察布,气候冷凉、日照充足、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且土壤洁净,如此优越的自然气候特点与马铃薯生长发育规律极为吻合,这不但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干物质积累,而且不易发生病虫害。缘于此,乌兰察布所产的马铃薯以其薯型好、芽眼浅、干物质含量高、口感绵沙、无污染而著称,乌兰察布也因此成为国内公认的马铃薯产业“黄金带”。
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发展及近几年的重拳加力,眼下,乌兰察布已成为国家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商品薯和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种植面积长年稳定在300万亩以上,鲜薯产量达400万吨,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2009年3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命名乌兰察布市为“中国马铃薯之都”。
目前,乌兰察布从东到西,形成了自兴和县到四子王旗长达250公里的马铃薯产业带。全市11个旗县(市、区)中,有10个旗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均在20万亩以上,其中,神舟飞船“回家”的福地四子王旗超60万亩。全市50亩以上规模种植占马铃薯总播面积的近1/2,规模种植鲜薯产量占到总产量的1/2以上。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马铃薯种植几乎覆盖了全市有劳动能力的所有贫困户。目前,乌兰察布贫困人口人均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已占种植业总收入的1/2。
良种繁育成体系放眼长远铸品牌
增产增收永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与助推,这其中,良种繁育至关重要。
正因如此,乌兰察布着力加强国内外优质马铃薯品种的引进筛选与培育推广工作,按照“立足当地、面向全国”要求,加快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步伐。
目前,乌兰察布已形成从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温网室生产微型薯到原种繁育一整套良繁体系,达到了全市马铃薯种植每三年更换一次良种的能力。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种薯企业达11家,种薯种植每年稳定在80万亩左右,达到了年产合格种薯100万吨的生产能力。而且乌兰察布生产的微型薯,不仅完全满足了本地需求,还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和地区,每年的外销量高达100万吨。
与此同时,马铃薯高垄栽培、配方施肥、综合病虫害防治和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措施的有力实施,让全市马铃薯种植“良种、良法、优良设施三配套”由理想变为现实。曾经在乌兰察布贫瘠土地上躬身求“饱”的农民,如今因马铃薯的科学种植,正沉浸在越来越富的喜悦中。
这喜悦,还来自于日益凸显的“品牌”效应。如今,乌兰察布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马铃薯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乌兰察布马铃薯”成为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业部认证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被中国市场协会评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农产品,同时还是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价值评价,品牌价值过百亿。如今,乌兰察布马铃薯产品凭借日益凸显的“品牌”效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独得一席之地。
科技兴薯促转化孕育文化铸薯魂
“科技兴薯”的追求和实践,持续强化着乌兰察布人的科技意识,同时也催生了乌兰察布“提产保质,延伸链条”的工作思路。
目前,以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实力雄厚的32家马铃薯加工企业的转化增值项目在乌兰察布遍地开花。年转化鲜薯130万吨,年产淀粉17万吨、薯条薯片6.5万吨、全粉3万吨。马铃薯加工产品也从最初仅有的淀粉,增加到目前的全粉、薯条、薯片、方便粉丝、马铃薯醋、薯纤维、薯蛋白等,并开发出速冻薯条、速冻薯泥、脱水性膳食纤维、无矾水晶粉等深加工制品,同时充分利用马铃薯加工废渣、废水,研制开发薯蛋白、动物饲料等产品,最大限度提高废渣废液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此外,乌兰察布自2015年建立自治区首条马铃薯主食产品生产线开始,产品已由最初的马铃薯馒头发展到目前的酸奶饼、月饼、饼干、面包、油条、煎饼等多个产品,其中,娃姐公司的马铃薯酸奶饼被评为全国马铃薯主食“十大休闲食品”。
随着马铃薯产业的深入发展,如何提升马铃薯文化软实力,使之与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相互促进?这样的命题,引发了乌兰察布人的思索和叩问,也倾注了乌兰察布人的努力与付出。
走进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京蒙产业园的“中国薯都马铃薯博物馆”,高悬展馆中央“生态薯都·乌兰察布”八个大字赫然醒目,向每一位参观者昭示着乌兰察布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文化追求:生态、绿色、营养、健康。
整个展厅以原生态马铃薯为元素,全方位展示了马铃薯的起源、种植、发展和未来,诠释着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与底蕴深厚的马铃薯文化。乌兰察布之所以兴建此博物馆,旨在积淀文化底蕴、传承文化精神,努力用文化引领马铃薯产业发展。
为切实强化文化的引领力,近年来,乌兰察布多形式、多举措挖掘马铃薯文化,特别是以创办各级各类马铃薯文化节为契机,竭力赋予乌兰察布更多的马铃薯文化内涵。正因如此,全国马铃薯高产技术研讨与观摩现场会、中国节水灌溉技术论坛、中国马铃薯大会等众多国家级高层峰会,均向乌兰察布投来了眷顾的目光,乌兰察布倾力打造的马铃薯文化,其内涵与外延正得以充实与扩张。
如今,乌兰察布马铃薯文化的更远传播,也让乌兰察布的马铃薯产品走得越来越远。目前,乌兰察布马铃薯仓储能力不断提升,总仓储能力达280万吨,实现了马铃薯销售旺季有序、淡季不淡、均衡上市。同时,依托全市11处大型马铃薯批发交易市场,成立营销协会20多个,贩运大户达200多家,营销人员高峰期达10多万人,加之目前电商销售的助力,眼下“中国薯都”的马铃薯,已由先前的“提篮小卖”华丽转身为“盛装远嫁”,“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且远销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纵深推进不懈怠众手擎笔写飞歌
发展永远是硬道理。
在加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乌兰察布从未懈怠。
目前,党和国家对生态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乌兰察布马铃薯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极好机遇,同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提出,更为乌兰察布马铃薯产业崛起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此,乌兰察布特制定了《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马铃薯种薯之都、国家马铃薯绿色生产技术中心、中国北方马铃薯产品集散地和国家马铃薯产业融合示范区。
——全面开展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优质脱毒种薯商品化生产,通过现代化种薯繁育中心、标准化种薯生产基地、种薯质量检测与追溯体系的建设,将乌兰察布打造成为中国马铃薯种薯之都。
——加强与国内外马铃薯科研机构合作,努力形成马铃薯产业生产方式绿色、产品绿色、环境绿色的全程绿色集成配套技术体系,将乌兰察布打造成为国家马铃薯绿色生产技术中心。
——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协同发展战略,以及中欧班列节点城市成功获批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京津冀、环渤海、呼包银榆三大经济圈结合处的区位优势和立体交通网络,建立当地马铃薯及东北主产区马铃薯产品出口俄蒙甚至东欧市场的集散中心,将乌兰察布打造成为中国北方马铃薯产品集散地。
——依托乌兰察布气候和资源优势,加快推进马铃薯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种专用化、加工主食化、营销品牌化建设,将乌兰察布打造成为国家马铃薯产业融合示范区。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在今后的日子里,渴望发展的乌兰察布人,将把多年的期盼化作行动,将久抑的激情凝成力量,牢牢把握发展新机遇,上下同心,躬身实干,努力用勤劳的双手,在乌兰察布马铃薯发展史上谱写一曲极具浓郁地域特色的“西部飞歌”。
转自: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