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在28度以上,酒红大球盖菇生长就处于休眠状态了,它的最佳出菇温度是12度至28度。”讷河市讷南镇向荣村村民明延孝对蘑菇种植“门儿清”。他每天在基地精心观察蘑菇长势,蘑菇长成几等,明延孝都能辨别个八九不离十。
明延孝种的酒红大球盖菇,就是赤松茸,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近年来,讷河市将这个名贵蘑菇种植出了新意。制菌、基地、储运、加工、包装、营销的完整产业链条,让赤松茸这种“舌尖上的美味”成为了百姓餐桌上“家常菜”,也成为了当地贫困群众增收的主阵地。
和盛乡南阳村建档立卡户李翠梅是当地“有名”的赤松茸种植大户。谈起菌菇种植,李翠梅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李翠梅的丈夫徐景福患有脑炎和类风湿不能干重活,李翠梅也没有什么手艺,夫妻俩加上两个女儿的四口之家日子曾经过得很艰难。2018年3月,南阳村村委会主任李志伟带她到龙江县一家食用菌公司学习,让李翠梅很受启发。村干部帮助她办理了2万元扶贫贷款,又向她提供发酵菌用的玉米秸秆400捆。通过一段时间的潜心摸索,李翠梅制作菌床播撒菌种共种植了8亩菌菇,第一年蘑菇总产量1.7万斤,纯收入达3.5万元。
“乡政府领导干部、村委会成员、包村工作队还有帮扶人,都帮我卖蘑菇,我家的大球盖菇竞拍过500元10斤的好价,还在齐齐哈尔绿博会上露了脸。”李翠梅的蘑菇通过网上订购、组织采摘、市场销售三种模式迅速打开了销路。2019年秋,李翠梅家开始建起大棚,通过炉火取暖提供适应食用菌生长的温度,尽早出菇。今年4月中旬,她家实现了率先出菇,价格每市斤卖到15元。如今,李翠梅家的蘑菇基地扩大到了20亩,在村里的帮助下注册了屹阳菌大球盖菇种植合作社,在菌菇采摘季节,李翠梅积极带动有劳动能力的3户建档立卡户务工增收。
小小“扶贫菇”撑起了李翠梅一家的致富梦,但是在讷南镇光辉村赤松茸基地里,一丛丛茁壮生长的赤松茸承载的却是全镇贫困群众的增收希望。光辉村党支部书记王春清告诉记者,讷南镇共12个村全部都加入到了赤松茸种植基地,每个村出资3万元,共同种植赤松茸,带动建档立卡户增收。基地采菇时用工20多人,优先雇用建档立卡户,雇工每天收入100元左右。
赤松茸产业给乡村带来发展活力,兴旺鄂温克族乡永久村党支部书记梁魁梧对此感触颇深。2017年他从外地考察大球盖菇产业回来后,当年秋天就开始储备秸秆等制作菌床的原材料,2018年开始种植。“这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老年人都可以在家门口务工,我们村有80多岁的老人采菇,一天也不少赚。”2018年村里仅在赤松茸基地务工这一项,劳务支出就达到12万元,2019年达到19万元,带动了全村83户114位低收入人群增收。
近年来,讷河市积极发展赤松茸产业,着力打造东北地区最具规模的赤松茸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种植基地57个3400亩,总产值可达5000万元,以用工、分红、入股等方式带动8461户建档立卡户增收420万元。
随着赤松茸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讷河市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配套设施,在经济开发区建设了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有标准厂房3200平方米、冷库1700平方米的赤松茸产业园,由赤松茸产业带头企业松冠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运营,承担讷河境内赤松茸产品收购、统筹销售、建设加工和开展产业合作等任务,与全国主要赤松茸生产加工单位建立了稳定良好紧密的业务联系。目前,公司已经注册“鹤城小匠”品牌,加工出2万瓶赤松茸酱准备上市。
为打响赤松茸品牌,讷河市还举办了首届赤松茸烹饪技能大赛,以直播的方式全方位展示赤松茸烹饪技巧并将产品推介活动贯穿其中,线下线上共售出赤松茸150万斤,签订销售合同总金额900万元,吸引意向投资金额1800万元,线上关注、点击量超100万人次,让本土优质食材赤松茸从林下走上了百姓餐桌,搭上了直播的“顺风车”,驶入新零售的“高速路”。
转自: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